朱雁红:彝家山寨的领头雁
“现在党的政策好,全国上下都在推进脱贫攻坚,给我们彝族群众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借助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尽力把政策落实好,履行好职责,让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带领彝族群众早日实现脱贫。” 人大代表朱雁红说。
在复兴村土生土长的朱雁红,从一个钻研水果种植发家致富的彝族小伙成长为县乡人大代表,带领彝族村民脱贫致富,他积极践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带领村民跟党走、同致富、奔小康。
凤庆县腰街乡复兴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寨,这里的彝族群众以种粮为生,因种植技术落后,村民们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下。为了改变贫困现状,闯出一条致富之路,1995年,24岁的朱雁红到安徽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回来后埋头扎在自家两亩菜园地种了苹果、桃子、李子等水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种出了口感好、品质佳,受青睐的水果,亩产值达8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又扩大果园种植面积,35亩水果年均增加纯收入3万多元。勤劳的朱雁红没有停歇,他又开始发展泡核桃、茶叶、树头菜的育苗经营,拓宽致富路子。
“水果甜,腰包鼓。”朱雁红以发展水果产业为切入点,带领村民一起学习实用技术,手把手教会群众,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水果,目前全村共种植果树20000多株,8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500多元。
“烤烟飘香,农家乐,彝乡群众笑开颜。”复兴村每年种植1000多亩烤烟,短平快的产业使村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看着烤烟采收后闲置的土地,朱雁红又探索出“烤烟+甜脆豌豆”的套种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节省了成本,豌豆亩产值最高可达5000元。“烤烟+豌豆”、“玉米+豌豆”种植模式在复兴村成为示范,带动全村每年种植甜脆豌豆1500多亩,增收300多万元。
看着全村4200亩泡核桃挂满枝头,朱雁红又想到了喜阴作物魔芋,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带头发展“核桃+魔芋”的立体产业模式,目前已共种植魔芋1000亩。村民李映香高兴地说:“前几年,我家就种点烤烟和玉米,通过朱雁红动员后,我家又大量种植甜脆豌豆和魔芋,近两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
一心为民的朱雁红,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县乡人大代表后,经常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并针对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积极向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案和建议,促成了一批事关全村发展、人民福祉的项目落地复兴村。决战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朱雁红带领村“两委”班子进村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动员群众整改危房,为全村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最终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尽心尽力。目前,全村水、电、路、网、教育、卫生等指标已按计划目标完成;全村2014年在册贫困户194户755人,目前已脱贫112户472人。
“烟杆子上挂豆包,核桃树下结魔芋,水果甜来烟飘香”是目前复兴村群众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