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强村富民有实招
创新模式 激发活力
临翔区强村富民有实招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云) 2014年以来,临翔区大力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初步实现“有基地项目实、有实体主体实、有章程台账实、有效益收入实、有亮点特色实”的“五有五实”标准,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落实“一个责任”。制定出台《临翔区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任务》,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全区各级各单位重点工作考核内容。结合“党员向党组织承诺、干部向贫困户承诺、公民向社区承诺”的“三承诺”活动,全区74个区直部门、10个乡(镇、街道)、9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于年初就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逐级做出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列入本单位、本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
找准“两条道路”。积极找好资金、项目的“来路”。2014年以来,全区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706.045万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找准产业发展、股份合作的“出路”。充分挖掘在土地、山林、水域、矿产、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公共服务等资源潜力,明确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定位。3年多来,全区共在90个村开展股份合作项目172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2706万元。
用好“三项政策”。用好脱贫攻坚政策。盘活资产资源,整合资金项目,争取挂包部门支持,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用好国家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抓住临翔区被列为国家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区的机遇,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至2017年,全区共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27个,总投资金额2000万元。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鼓励村集体整合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坚持“四个导向”。坚持市场导向,按市场规律办事。全区9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体严格制定章程、签订协议,实施政经分离。坚持因地制宜导向,合理确定股权股利。开展合作前,村集体对各方投入的资产资源进行评估,合理确定股权比例。坚持村为主体导向,完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主导和村民主体作用,运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村集体治理结构。坚持风险防控导向,提高运行能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使用,定期对村级集体经济实体生产经营、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和审计。3年多来,全区共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村级集体经济事宜1252场次,参与群众239768人次,经民主决策依法组建、注册村(社区)集体经济实体90个,制定运作章程90个,签订合作协议136份。
探索“五种模式”。城市拉动模式,城郊村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面向城市消费人群的集体经济;产业带动模式,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采取整合相关部门扶持资金、流转土地经营权或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合作;服务创收模式,村集体创立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性服务进行创收;招商合作模式,引进外地企业,村集体通过本地资源、扶持资金和管理服务入股实现创收;资源开发模式,挖掘土地、山林、水源、沙石、矿产等资源的潜力,入股企业共同开发,参与分红。3年多来,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3.8万元增加到538万元,增长了22倍,“空壳村”从56个减少到5个,村党组织自我造血、自我完善功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