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更绿 民更富 景更美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侧记
这里,是亚洲象的乐园;
这里,生长着世界上最粗最古的锦绣茶王;
这里,是避寒避暑的度假养生天堂。
10月10日,在河北承德召开的2017年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我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临沧在先后获得“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恒春之都”等众多荣誉称号之后,获得的级别高、含金量高的金字招牌。
我市自2013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景观林业,“森林临沧”建设成效明显,创建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评价指标要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让山变得更绿,群众变得更富。多年来,各级各部门依托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工程造林,年均新造林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2.7个百分点,建成核桃、临沧坚果等林产业基地1894.18万亩。着力推进中高海拔地区核桃、低热河谷地区临沧坚果,林下发展茶叶、魔芋、水果、药材、森林蔬菜、咖啡等生态林产业建设,促进资源利用与高效立体林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核桃+”“临沧坚果+”等造林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多元化、立体化,形成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生态发展格局,促进了临沧林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持续化发展。目前,全市累计林下种植面积94万亩,其中“核桃+茶叶”19万亩,“核桃+魔芋”24.5万亩,“临沧坚果+咖啡”21万亩,林下重楼种植等29.5万亩。作为2016年9月被评定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县城凤庆县,林产业基地从240多万亩增长到目前的303万亩,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从2625元提高到4546元,增长173%。林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绿了山、清了水、蓝了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更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森林城市让广大市民更具获得感。禀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全面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高价值经济林木、景观林木种植。城市到农村建起了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湿地,形成了董棕一条街、糖胶树一条街、茶花一条街、云南樱花一条街、凤凰木一条街、铁力木一条街等具有临沧特色的城市风景。依托公共活动场所建起小公园、小广场124个,城市新城区着力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乔木树种绿化,城市组团间以过境河流和城市街道为基础,建成了景观独特,与周边自然相互依托、连成一体的生态景观廊带;以珍稀植物、名贵花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和休闲绿岛,以临翔区城市森林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旗山森林公园、各县城主城区滨河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森林公园,构建了“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路旁树成荫”的城市绿化格局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观。着力推进老城区拆墙透绿,增绿面积1.3万平方米,有效推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庭院绿化、停车场绿化,全面增加城市绿色拥有量,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8.1%。
森林城市全社会参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持之以恒地推进建制村为重点,居民新村为核心,农户房前十棵树为载体,每年建设森林村庄100个,突出一村一品、一寨一特、一村一景,积极推进宅旁、路旁、沟旁、村旁绿化。以安石村、古墨村、腾龙村、忙蚌村等为代表,农户庭院美化的植树、养花、种草全面开展,农户林业资产得到聚集,打造了一批果园农家、生态农家,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安石村作为生态村、小康村的典型,生产了一批批优质生态产品。依托生态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加快了“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