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会:边疆种蔗“女状元”

刊发时间:2017-11-28 A1版  作者: 穆王成

  “是当地政府、企业帮我流转700多亩土地,让我通过种蔗走上致富路,圆了致富梦。”日前,被镇康县政府评为2016/2017年度种蔗“女状元”的刘金会如是说。
  现年47岁的刘金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21年前,她从云县后箐乡来到镇康县种植甘蔗。目前,刘金会家拥有蔗园面积740亩,2016/2017年度榨季入榨甘蔗3384.438吨,甘蔗单产达4.57吨,蔗款收入145.53万元,成为南伞榨区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1996年,刘金会到镇康县谋求创业。到南伞后,人生地不熟,也不知该做什么。经朋友介绍,便到当时财政局在田坝村小甘箐、白岩村高脚青的甘蔗地做田间管理。在工作中,刘金会一边管理甘蔗,一边跟技术人员学习甘蔗种植、管理技术。通过管理实践,刘金会也开始种植了几十亩甘蔗。1999年,刘金会又到南伞镇白岩坝、大黑湾塘承包土地种植甘蔗。当时,因为种植技术、管理粗放,加之糖市低迷,蔗款兑现不及时,一度使她困难重重。但是,好强的刘金会从未有过放弃种植甘蔗的想法。
  2000年,南伞糖厂引进新台糖20、22号试种秋甘蔗。刘金会协调了部分蔗种,试种了几十亩。第二年,刘金会尝到了种植秋甘蔗的甜头,她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由于面积扩大,种植、管理人员不足,刘金会就回云县老家,约上亲戚朋友一起到南伞帮助她种植、管理甘蔗。2010年,南伞糖厂开展甘蔗大规模恢复性发展种植,刘金会的种蔗面积从不足100亩,扩大到400多亩。她从老家带来的20多户亲戚朋友,也开始种植甘蔗,目前他们种植甘蔗面积已经超过3000多亩。
  “来镇康种蔗已有21个年头,这些年镇康甘蔗产业发展势头好,各项扶持政策到位,企业蔗款兑现及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甘蔗产业的信心。”刘金会说,特别是从2013年推广全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她家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740亩,按照目前甘蔗长势,下个榨季甘蔗预计可入榨近4000吨,蔗款收入可达170多万元。
  “目前,我们全家都搬到了南伞定居,在南伞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刘金会说,“这些收益的取得,都是得益于甘蔗产业,她将继续与周边群众一起种蔗,增加经济收入。”据了解,制糖企业榨季生产期间,到刘金会家帮忙收砍甘蔗的工人最多时可达100多人;榨季结束的6月至9月甘蔗管理的关键期,她家长期雇佣管理工人30多人,仅这些管理费用,每年支付工人工资70多万元,支付土地流转金10多万元。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7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刘金会:边疆种蔗“女状元”

刊发时间:2017-11-28 A1版  作者: 穆王成 【字体:大 中 小】

  “是当地政府、企业帮我流转700多亩土地,让我通过种蔗走上致富路,圆了致富梦。”日前,被镇康县政府评为2016/2017年度种蔗“女状元”的刘金会如是说。
  现年47岁的刘金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21年前,她从云县后箐乡来到镇康县种植甘蔗。目前,刘金会家拥有蔗园面积740亩,2016/2017年度榨季入榨甘蔗3384.438吨,甘蔗单产达4.57吨,蔗款收入145.53万元,成为南伞榨区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1996年,刘金会到镇康县谋求创业。到南伞后,人生地不熟,也不知该做什么。经朋友介绍,便到当时财政局在田坝村小甘箐、白岩村高脚青的甘蔗地做田间管理。在工作中,刘金会一边管理甘蔗,一边跟技术人员学习甘蔗种植、管理技术。通过管理实践,刘金会也开始种植了几十亩甘蔗。1999年,刘金会又到南伞镇白岩坝、大黑湾塘承包土地种植甘蔗。当时,因为种植技术、管理粗放,加之糖市低迷,蔗款兑现不及时,一度使她困难重重。但是,好强的刘金会从未有过放弃种植甘蔗的想法。
  2000年,南伞糖厂引进新台糖20、22号试种秋甘蔗。刘金会协调了部分蔗种,试种了几十亩。第二年,刘金会尝到了种植秋甘蔗的甜头,她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由于面积扩大,种植、管理人员不足,刘金会就回云县老家,约上亲戚朋友一起到南伞帮助她种植、管理甘蔗。2010年,南伞糖厂开展甘蔗大规模恢复性发展种植,刘金会的种蔗面积从不足100亩,扩大到400多亩。她从老家带来的20多户亲戚朋友,也开始种植甘蔗,目前他们种植甘蔗面积已经超过3000多亩。
  “来镇康种蔗已有21个年头,这些年镇康甘蔗产业发展势头好,各项扶持政策到位,企业蔗款兑现及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甘蔗产业的信心。”刘金会说,特别是从2013年推广全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她家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740亩,按照目前甘蔗长势,下个榨季甘蔗预计可入榨近4000吨,蔗款收入可达170多万元。
  “目前,我们全家都搬到了南伞定居,在南伞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刘金会说,“这些收益的取得,都是得益于甘蔗产业,她将继续与周边群众一起种蔗,增加经济收入。”据了解,制糖企业榨季生产期间,到刘金会家帮忙收砍甘蔗的工人最多时可达100多人;榨季结束的6月至9月甘蔗管理的关键期,她家长期雇佣管理工人30多人,仅这些管理费用,每年支付工人工资70多万元,支付土地流转金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