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干部读本(一)
五、易地扶贫搬迁
40、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为原则,将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存环境较好的地方,并在后期给予移民产业扶持及技能培训帮助,调整其经济结构,拓展其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41、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哪些?
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整村搬迁需要与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同步实施搬迁的非建档立卡人口。
(1)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地区。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
(2)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且建设成本过高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区域。
(3)地震活跃带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
(4)国家禁止或限制开发地区。云南省主体功能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
(5)地方病高发地区。
(6)其他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
工矿塌陷区、工程强制性搬迁区域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原址拆除重建等没有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性质的不纳入搬迁范围。边境一线地区不纳入迁出范围。
42、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认定的程序有哪些?
普查筛选→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级政府审批及公告→乡镇(街道)负责与建档立卡搬迁对象签订搬迁协议、搬新拆旧、脱贫就业协议。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标识,同步搬迁人口信息录入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动态信息管理平台。
43、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有哪些?
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有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两种,其中,集中安置包括行政村内就近安置、建设移民新村安置、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乡村旅游区安置以及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纳入迁入地供养机构或建设专门住房安置5类,安置比例要达76.4%以上;分散安置包括插花安置以及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2类。
44、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房面积标准是多少?
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按照50、75、100、125、150平方米等户型进行设计和建设,最大户型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6人及以上户),其中1人户和2人户安置住房可采取集中建设公寓、与养老院共建等方式解决。
45、易地扶贫搬迁有哪些补助和奖励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补助2万元,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和奖励资金不得超过面积控制标准的建房成本。
同步搬迁建房户均补助不低于1.5万元,县(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同步搬迁人口拆除旧房进行适当奖励,奖励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奖励资金由各地自行筹措。
46、安置房建好入住后原住房和宅基地如何处理?
对旧宅基地、旧村庄进行复垦或生态修复,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复垦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奖励6000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