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乡立足精准打好“脱贫靶”
细化措施 落实责任
新华乡立足精准打好“脱贫靶”
本报讯 (通讯员 段思能) 近年来,凤庆县新华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落实“转、扶、搬、保、救”措施,推动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广度、深度、精准度达到新高。
瞄准产业、因地制宜,把支柱产业立起来。花大力气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业,种植澳洲坚果、青枣、柑橘等经济作物,让产业成为群众脱贫的“定心丸”。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仔猪208头,鸡3744只;发放高价值经济林木户均15株,发动沿江群众参加水产养殖1户,为贫困户脱贫出列奠定坚实基础。
锁定重点、强化措施,把贫困对象扶起来。加快提升农村水、电、路、网建设,重点实施接漾线后段“四改三”工程,龙文线、砚凤线建设,漾江码头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紫微苗族文化风情园和黑河庄园建设,文平橄榄湾度假村、白腊味咱码头、瓦屋高家码头、水源码头、凤云码头等建设工程。做到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强筋壮骨”,真正把贫困群众扶起来。
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把房屋保障做起来。今年县级下达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数为98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目前共落实980户,竣工433户;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核查221户,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居房和保命房。
排除困难、想尽办法,把搬迁房屋建起来。全乡共申报沙帽旧基、紫微大松林、瓦屋茶房、水源蒙克自、紫微大松林二期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016年建设沙帽旧基、紫微大松林、瓦屋茶房3个安置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并完成拆旧工作。2017年启动建设水源蒙克自安置点,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0户已全面完工,预计11月30日前可全部入住。紫微大松林二期7户正在抓紧建设。
整合资源、壮大经济,把发展后劲强起来。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全乡共注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其中沙帽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3.5万元。同时,把推进“电商”发展作为凝聚和引导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抓手,11个村均注册了电商,其中4个产生了收益,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高度重视、筑牢阵地,把阵地职能活起来。全力推进全乡2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完工2个,主体完工12个。全面加强对已建成的自然村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广大干部群众议事有了场所,活动有了阵地,最大限度发挥好活动场所的职能。
对照政策、精准核查,把动态管理严起来。通过村“两委”、动态管理工作队提出初步方案、公开评议、召开“两委”会议等环节,认真开展动态管理工作。设置举报箱12个,公布举报电话13部,组建动态管理工作队11支,开展贫情分析会176场次,参会人员1514人,实际开展实地调查246户854人,上报一次数据审核110户400人,二次数据审核77户288人。公开评议176场次8231人次,召开“两委”会议19场次251人次,村“两委”初定结果公示144个,确定新纳入32户119人。
分解任务,传导压力,把扶贫责任扛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挂钩领导和“一揽子”挂钩工作队三支队伍作用,严格执行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制度,实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度。强化示范引领,定期不定期组织各村交流观摩、交叉检查,推广先进经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事,坚定脱贫攻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