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村:小草果种出一片新天地

刊发时间:2017-12-04 A2版  作者:陈灿华 关汪武

  走进沧源自治县芒卡镇焦山村,一幢幢统一规划建成的白墙红瓦易地搬迁佤族安居房成行成排;一户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通了电;一条条整洁进村联户的硬板路……村内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田贵华说:“这几年,发展产业,焦山村是一年一个新变化。”
  焦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说:“现在,焦山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下制定了整村发展目标,有党的好政策,依靠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只要不怕苦,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就能干出一片新天地。”
  焦山村的群众现在不仅住上了稳定的安居房,还建起了400多亩的草果种植产业基地。杨明说:“初挂果的有100多亩,按照现在市场价计算,种植户今年仅在草果上就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要是到了丰产期,每亩产值会在1万元左右。”
  杨明带领记者从村委会来到距芒卡镇10公里外大山深处的“焦山村草果种植示范基地”。一路走来,草果种植示范基地虽然偏远,但三五成群的群众正挥舞长刀、锄头,清除草果地里的杂草。一丛丛草果树下生长出一串串红色鲜艳的草果,吸引着记者对焦、按下快门……
  我们与群众坐在地头,追寻他们建起草果种植示范基地背后的故事。群众说:“这都得益于村党组织,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和党员们带着大伙干。”现在,全村的村民都在学习种植草果,谁也不愿落在队伍的后面。
  过去的焦山村产业主要以核桃、水稻、茶叶为主,群众的增收渠道相对单一。2010年,村“两委”为推动产业发展,从邻县耿马引进了1000棵草果苗试种,希望通过发展草果,打破焦山村的产业结构。当时,由于没有经验、不懂技术,大家都怕种植失败,没有村民愿意种植。杨明就带着党员带头试种、摸索经验,手把手地教群众种植,最终让草果在焦山村落地生根。
  杨明告诉记者,发展产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现在草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后期管理是关键。全村的党员每月都要轮流定期到基地指导群众搞好管理,全村还准备扩大种植面积,让产业鼓起群众腰包,过上幸福的日子。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7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焦山村:小草果种出一片新天地

刊发时间:2017-12-04 A2版  作者:陈灿华 关汪武 【字体:大 中 小】

  走进沧源自治县芒卡镇焦山村,一幢幢统一规划建成的白墙红瓦易地搬迁佤族安居房成行成排;一户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上了自来水,通了电;一条条整洁进村联户的硬板路……村内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田贵华说:“这几年,发展产业,焦山村是一年一个新变化。”
  焦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说:“现在,焦山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下制定了整村发展目标,有党的好政策,依靠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只要不怕苦,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就能干出一片新天地。”
  焦山村的群众现在不仅住上了稳定的安居房,还建起了400多亩的草果种植产业基地。杨明说:“初挂果的有100多亩,按照现在市场价计算,种植户今年仅在草果上就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要是到了丰产期,每亩产值会在1万元左右。”
  杨明带领记者从村委会来到距芒卡镇10公里外大山深处的“焦山村草果种植示范基地”。一路走来,草果种植示范基地虽然偏远,但三五成群的群众正挥舞长刀、锄头,清除草果地里的杂草。一丛丛草果树下生长出一串串红色鲜艳的草果,吸引着记者对焦、按下快门……
  我们与群众坐在地头,追寻他们建起草果种植示范基地背后的故事。群众说:“这都得益于村党组织,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和党员们带着大伙干。”现在,全村的村民都在学习种植草果,谁也不愿落在队伍的后面。
  过去的焦山村产业主要以核桃、水稻、茶叶为主,群众的增收渠道相对单一。2010年,村“两委”为推动产业发展,从邻县耿马引进了1000棵草果苗试种,希望通过发展草果,打破焦山村的产业结构。当时,由于没有经验、不懂技术,大家都怕种植失败,没有村民愿意种植。杨明就带着党员带头试种、摸索经验,手把手地教群众种植,最终让草果在焦山村落地生根。
  杨明告诉记者,发展产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现在草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后期管理是关键。全村的党员每月都要轮流定期到基地指导群众搞好管理,全村还准备扩大种植面积,让产业鼓起群众腰包,过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