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武:转业不转志 退伍不褪色

刊发时间:2017-12-04 A2版  作者:王朝宇 张建萍

  文物村位于云县大朝山西镇,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但这一现状在2006年后发生了转变。促使这一现状转变的是县人大代表赵熙武。
  2003年,从部队转业回村的赵熙武组建了建筑队,走上帮人建房圆梦的道路。懂技术、会经营的他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建筑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富裕起来的赵熙武总是想着如何让村里群众也能早日脱贫致富。
  2006年,通过村民选举,赵熙武担任文物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逐渐走出了一条“强支部、强基础”的脱贫致富幸福路。
  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赵熙武带领党总支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痛下决心,全部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与群众结亲结对,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基础设施。通过不断做工作,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吃苦在前、奉献在前的精神,从跟着出工出力逐步转变为自己主动投工投劳,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6年4月,文物村8个村民小组彻底告别了“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没腿”的烂泥路,实现村硬板路全部贯通,村组活动场所一应俱全,100%的农户实现了水、电、网络户户通。
  赵熙武深知,建好安居房,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担任村“一把手”以后,他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成立三个工作组,深入每一户农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帮群众算账、为群众分析,既算建房账、也算产业账,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困难群众能够安心建房、放心建房。通过干部群众的共推共建,2016年底,全村最后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住房全部建设完毕,一幢幢干净卫生、宽敞舒适的新居拔地而起,文物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要彻底摆脱贫困,产业发展是关键。赵熙武在集思广益之后,在村里提出“党员干部带头,抓好特色种植业、做大传统养殖业、拓宽外出务工渠道”的发展思路,通过脱贫致富“三步走”,文物村农民群众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平均每年增幅达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3000元,达到2016年底的9144元,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致富的信心。
  在赵熙武的带领下,如今的文物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个曾经山贫水穷的后进村已成为村美民富人欢乐的先进村。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7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赵熙武:转业不转志 退伍不褪色

刊发时间:2017-12-04 A2版  作者:王朝宇 张建萍 【字体:大 中 小】

  文物村位于云县大朝山西镇,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但这一现状在2006年后发生了转变。促使这一现状转变的是县人大代表赵熙武。
  2003年,从部队转业回村的赵熙武组建了建筑队,走上帮人建房圆梦的道路。懂技术、会经营的他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建筑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富裕起来的赵熙武总是想着如何让村里群众也能早日脱贫致富。
  2006年,通过村民选举,赵熙武担任文物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逐渐走出了一条“强支部、强基础”的脱贫致富幸福路。
  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赵熙武带领党总支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痛下决心,全部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与群众结亲结对,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基础设施。通过不断做工作,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吃苦在前、奉献在前的精神,从跟着出工出力逐步转变为自己主动投工投劳,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6年4月,文物村8个村民小组彻底告别了“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没腿”的烂泥路,实现村硬板路全部贯通,村组活动场所一应俱全,100%的农户实现了水、电、网络户户通。
  赵熙武深知,建好安居房,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担任村“一把手”以后,他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成立三个工作组,深入每一户农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帮群众算账、为群众分析,既算建房账、也算产业账,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困难群众能够安心建房、放心建房。通过干部群众的共推共建,2016年底,全村最后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住房全部建设完毕,一幢幢干净卫生、宽敞舒适的新居拔地而起,文物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要彻底摆脱贫困,产业发展是关键。赵熙武在集思广益之后,在村里提出“党员干部带头,抓好特色种植业、做大传统养殖业、拓宽外出务工渠道”的发展思路,通过脱贫致富“三步走”,文物村农民群众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平均每年增幅达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3000元,达到2016年底的9144元,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致富的信心。
  在赵熙武的带领下,如今的文物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个曾经山贫水穷的后进村已成为村美民富人欢乐的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