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改革工作纵深推进

刊发时间:2017-12-05 A3版  作者:王春生

优化职能 改进作风 增强活力

市妇联改革工作纵深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春生)   自全市妇联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第一要务,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任务,以“优化职能、改进作风、增强活力”为重点,将全市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使妇联各项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整体提升。
  认真学习,提高政治站位。2016年以来,我市各级妇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执委会、座谈会、妇联改革工作安排部署会、推进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对妇联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读《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云南省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和《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提高抓妇联改革的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妇联改革正确方向,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强化责任担当,盯紧抓实妇联改革各项任务,切实把中央、省委和市委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强化学习培训,市、县(区)妇联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举办妇联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班、新任妇联主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分别就党的十九大精神、妇联改革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目前,全市组织市县乡村各级妇联干部参加学习培训1116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加强领导,夯实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带妇建”,层层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全市妇联改革工作一盘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合力攻坚,共促改革的良好局面。市委始终把妇联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市委分管领导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妇联改革汇报、排查分析困难、研究解决问题,对基层妇联组织改革中机构、编制、经费问题以及整合力量开展工作等给予明确支持。各县(区)委将妇联改革工作与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特别是在“会改联”工作中,抽调驻村工作队员协助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配合,市妇联和市委组织部在全省首家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市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的通知》,明确改革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及时回答“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等具体问题。各级妇联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领导班子带头,建立分片包县、包乡、包村(社区)联系制度,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挂钩联系及督导体系,靠前指挥,加强督导,发力“最后一公里”,及时了解各责任片区工作进展情况,推动解决妇联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深入调研,改革准备充分。为有效推动妇联改革有序开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自全市妇联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市妇联成立了4个调研督导组,分别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先后4次深入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调研督导工作。通过专题调研督导,听取基层妇联对妇联改革的意见建议,了解妇女群众所需,梳理出妇联工作主要存在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条件、运行机制等问题,提出优化组织设置、改进干部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综合保障等方面改革建议意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分别报送省妇联和市委,为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全市妇联改革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了解各县(区)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和推动解决妇联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建立市妇联改革工作群,及时掌握情况,促进妇联改革各项任务落地。
  出台方案,明确改革方向。市妇联准确把握改革的制度安排、原则要求和基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立足临沧实际,认真研究起草《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党组会议,广泛征求县(区)妇联意见建议,积极与组织、编办、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接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于今年8月25日以市委办文件印发,2个县(区)妇联改革方案已出台,其他6个县(区)的改革方案已分别提交各县(区)深改办。《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27条改革的具体措施,使改革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如:调整优化市妇联机关内设机构和成立下属事业单位临沧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加挂市妇联网络和新媒体中心牌子,核定事业编制3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编制”的问题。加强妇联工作保障措施,针对长期困扰妇联工作的“缺经费”等问题特别是改革壮大了基层人员力量后细化、量化了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在年度经费预算中根据所辖区域妇女儿童人口总数,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安排本级妇联专项工作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及经济增长逐步增加,特别要将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县(区)财政预算给予保障,按乡(镇、街道)每年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每年不低于0.3万元的标准安排妇联专项工作经费,并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女儿童人口数和工作量给予增加。”
  试点先行,整体稳步推进。在开展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中,市妇联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壮大基层妇联工作力量。市妇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临翔区开展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的试点。今年8月11日,临翔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为全市乡村两级妇联组织改扩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8月31日,全市936个村(社区)、77个乡(镇、街道)、4个农场管委会,率先在全省圆满完成“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妇联注重宣传引导,结合当前重点开展的“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妇联改革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媒体和遍布城乡的妇女儿童之家等妇女工作阵地,阐释政策,宣讲理论,把妇联改革的意义、方法讲清楚、讲明白。市妇联在《临沧日报》上开设“妇联改革专栏”,各县(区)积极报送推进改革的好典型、好案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创新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临沧“妇女故事”,传播改革声音。双江自治县统一制作宣传用语,做到全县改革用一个声音说话。镇康县把改革政策编成“阿数瑟”打歌调,寓教于乐扩大影响力。沧源自治县编唱“佤山妇女西代蒙”,把改革声音传到边疆。通过宣传引导,让边疆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同胞切实把改革当做自己的事,做到一起为改革支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建章立制,提升服务水平。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提升妇联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建章立制,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如:建立“123”工作法,即“1”即每月安排一名专、兼职副主席为轮值主席,由轮值主席按月组织开展一次特色活动;“2”即机关干部每两个月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不少于一次;“3”即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妇女工作不少于3个月。以落实“123”工作法,进一步增进对基层妇女工作的了解,抓好蹲点工作,记好“妇情日记”,广泛联系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积极筹建县级妇联服务活动“菜单式”平台,为基层妇女量身定做服务、活动项目清单,让各个基层妇联自主选择,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菜单式”服务提高服务的实效性。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7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市妇联改革工作纵深推进

刊发时间:2017-12-05 A3版  作者:王春生 【字体:大 中 小】

优化职能 改进作风 增强活力

市妇联改革工作纵深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春生)   自全市妇联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第一要务,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任务,以“优化职能、改进作风、增强活力”为重点,将全市妇联改革向纵深推进,使妇联各项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整体提升。
  认真学习,提高政治站位。2016年以来,我市各级妇联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执委会、座谈会、妇联改革工作安排部署会、推进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对妇联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读《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云南省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和《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提高抓妇联改革的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妇联改革正确方向,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强化责任担当,盯紧抓实妇联改革各项任务,切实把中央、省委和市委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强化学习培训,市、县(区)妇联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举办妇联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班、新任妇联主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分别就党的十九大精神、妇联改革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目前,全市组织市县乡村各级妇联干部参加学习培训1116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加强领导,夯实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带妇建”,层层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全市妇联改革工作一盘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合力攻坚,共促改革的良好局面。市委始终把妇联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市委分管领导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妇联改革汇报、排查分析困难、研究解决问题,对基层妇联组织改革中机构、编制、经费问题以及整合力量开展工作等给予明确支持。各县(区)委将妇联改革工作与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特别是在“会改联”工作中,抽调驻村工作队员协助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配合,市妇联和市委组织部在全省首家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市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的通知》,明确改革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及时回答“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等具体问题。各级妇联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领导班子带头,建立分片包县、包乡、包村(社区)联系制度,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挂钩联系及督导体系,靠前指挥,加强督导,发力“最后一公里”,及时了解各责任片区工作进展情况,推动解决妇联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深入调研,改革准备充分。为有效推动妇联改革有序开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自全市妇联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市妇联成立了4个调研督导组,分别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先后4次深入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调研督导工作。通过专题调研督导,听取基层妇联对妇联改革的意见建议,了解妇女群众所需,梳理出妇联工作主要存在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条件、运行机制等问题,提出优化组织设置、改进干部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综合保障等方面改革建议意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分别报送省妇联和市委,为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全市妇联改革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了解各县(区)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和推动解决妇联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建立市妇联改革工作群,及时掌握情况,促进妇联改革各项任务落地。
  出台方案,明确改革方向。市妇联准确把握改革的制度安排、原则要求和基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立足临沧实际,认真研究起草《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党组会议,广泛征求县(区)妇联意见建议,积极与组织、编办、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接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于今年8月25日以市委办文件印发,2个县(区)妇联改革方案已出台,其他6个县(区)的改革方案已分别提交各县(区)深改办。《临沧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27条改革的具体措施,使改革方案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如:调整优化市妇联机关内设机构和成立下属事业单位临沧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加挂市妇联网络和新媒体中心牌子,核定事业编制3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编制”的问题。加强妇联工作保障措施,针对长期困扰妇联工作的“缺经费”等问题特别是改革壮大了基层人员力量后细化、量化了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在年度经费预算中根据所辖区域妇女儿童人口总数,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安排本级妇联专项工作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及经济增长逐步增加,特别要将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县(区)财政预算给予保障,按乡(镇、街道)每年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每年不低于0.3万元的标准安排妇联专项工作经费,并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女儿童人口数和工作量给予增加。”
  试点先行,整体稳步推进。在开展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中,市妇联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壮大基层妇联工作力量。市妇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临翔区开展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的试点。今年8月11日,临翔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为全市乡村两级妇联组织改扩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8月31日,全市936个村(社区)、77个乡(镇、街道)、4个农场管委会,率先在全省圆满完成“会改联”及扩大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成员工作。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妇联注重宣传引导,结合当前重点开展的“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妇联改革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媒体和遍布城乡的妇女儿童之家等妇女工作阵地,阐释政策,宣讲理论,把妇联改革的意义、方法讲清楚、讲明白。市妇联在《临沧日报》上开设“妇联改革专栏”,各县(区)积极报送推进改革的好典型、好案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创新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临沧“妇女故事”,传播改革声音。双江自治县统一制作宣传用语,做到全县改革用一个声音说话。镇康县把改革政策编成“阿数瑟”打歌调,寓教于乐扩大影响力。沧源自治县编唱“佤山妇女西代蒙”,把改革声音传到边疆。通过宣传引导,让边疆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同胞切实把改革当做自己的事,做到一起为改革支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建章立制,提升服务水平。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提升妇联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建章立制,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如:建立“123”工作法,即“1”即每月安排一名专、兼职副主席为轮值主席,由轮值主席按月组织开展一次特色活动;“2”即机关干部每两个月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不少于一次;“3”即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妇女工作不少于3个月。以落实“123”工作法,进一步增进对基层妇女工作的了解,抓好蹲点工作,记好“妇情日记”,广泛联系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积极筹建县级妇联服务活动“菜单式”平台,为基层妇女量身定做服务、活动项目清单,让各个基层妇联自主选择,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菜单式”服务提高服务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