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硬战
破解难题 补齐短板
我市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硬战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芹)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之年、决战之年,按照中央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我市把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战,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执行难工作的新期盼。
加强执行工作领导,构建共同治理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多次听取市县(区)两级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汇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督促检查指导案件执行工作。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对重点案件亲自过问,抓工作措施的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执行工作。9月18日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问题的认识,密切配合、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成立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由执行局局长担任,市人大选联委、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等56家相关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共同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创新执行手段,破解执行难题。开展专项巡查,规范执行行为。为切实解决“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中存在的实质标准不严、程序标准不规范、恢复执行不畅,防止为片面追求结案率而滥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问题,市中级法院制定了《关于开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审查与清理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对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终本结案的案件,一案一表逐一审查,规范执行行为。推行分段集约执行机制。改变之前执行案件由一名执行员承办到底的做法,将执行流程分成执行启动、执行查控、执行处置、审查监督四个阶段进行;对执行团队进行优化,执行案件的监督由审判监督庭负责,加强了监督制约,提高了执行效率和透明度。创新司法拍卖手段。全面推行网络司法评估拍卖工作,对拟处置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流程管理,自动筛选评估机构,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价值评估,避免暗箱操作、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等侵害执行当事人权益现象,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提高财产处置变现效率。2017年以来,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共进行网拍73次,对55件标的物进行拍卖,成交39件,成交金额2370.5万元,溢价率为161.37%,参与拍卖264人次。实行“院长接待日”化解执行信访。以“随机抽取、自愿参加”为原则开展院长、执行局长定期接谈执行案件申请人,全面深入沟通、交流,充分听取了申请执行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化解执行信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共接待来访301件479人。建立金融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执行案件中涉及的执行标的物、抵押物评估难、变现难、审理周期长、一物多抵等疑难问题和贷前审查不严、贷款用途、贷后抵押物跟踪管理不到位、对“空壳公司”盲目放贷等问题,加强银行业与人民法院之间沟通协作,不断提高金融系统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执行宣传,助推执行公开。通过临沧日报、法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法院执行工作。截止2017年11月23日,两级法院共向社会公布318件415人次 “老赖”; 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全省法院率先采用微信平台上公开案件执行信息,从9月底到11月中旬,共公开执行信息45条;利用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动“12368”平台执行案件流程信息节点短信推送工作,全面向申请执行人推送执行案件主要流程信息。
我市实现执行案件数、执结案件数、执结率三提升的局面,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截止11月30日,全市共收执行案件数4598件(含旧存1576件),同比增加1579件,增长52.02%;执结案件数3313件,同比增加1933件,增长140%;执结率达72.05%,同比提高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