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加快推进挂钩村脱贫步伐
创新方式 四个着力
市财政局加快推进挂钩村脱贫步伐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光明) 市财政局在挂钩帮扶过程中,紧紧围绕沧源自治县班洪乡公坎村贫困度深、群众收入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等实际,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帮扶方式,在转观念、精准帮、强基础、重效益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四个着力”,加快挂钩村脱贫攻坚步伐。
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帮扶责任人和驻村队员作用,广泛宣传发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采取引进企业抓特色产业种植培训,邀请市县科研院校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走出去学外地种养经验等方式,引导群众树立现代农业理念,提升发展产业本领。努力帮助协调资金,率先在全县农村开展厕所革命,着力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森林村庄、绿色村庄、洁净村庄、洁净庭院示范家园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制度,全村洁净意识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快速改善。
着力发展稳定增收产业。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和整合村内有效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为群众构建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体系。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扶持贫困群众巩固提升养殖、橡胶等传统产业;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与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绿色蔬菜,通过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订单式销售发展辣椒产业,已发展美人椒、朝天椒600亩,亩产增收4000元以上,全村有205户直接种植或参与管理,带动全乡发展辣椒2100亩,短平快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通过引进企业为群众提供种苗、种植技术、收购产品的方式,发展茂谷柑100亩,发展澳洲坚果1500亩,培育长期增收致富产业。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帮助协调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看病难、就学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发展基础进一步筑牢。共建成进村硬板路15公里、产业砂石路6公里、桥梁一座,进组硬板路10.2公里进展顺利。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个,标准化卫生室1个,村民活动室5个。建成法宝完小学生餐厅、教师周转房、洗澡间、图书室,新购置课桌椅150套、图书1000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整村推进项目1个,辣椒种植集中连片点灌溉基础设施项目4个,美丽乡村建设、“四位一体”、芒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项目顺利推进,为把整村建设成为“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乡村打牢根基。
着力探索资金扶持模式。为实现“破穷障、改穷业、拔穷根”的奋斗目标,在挂钩帮扶过程中,市财政局在保证资金管理规范、使用安全、投入精准的基础上,注重帮扶措施与脱贫规划有机对接,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采取“财政资金与其他挂钩帮扶资金有效整合,财政资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模式,将资金精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技能培训、群众建房等方面,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资产收益等方式提高资金效益,探索了一条符合公坎村发展实际的财政资金扶持新路子。3年来,共为公坎村协调、争取、整合各类资金和招商引资企业投资5500万元,为解决深度贫困,实现公坎村如期脱贫、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