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民政局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刊发时间:2017-12-13 A3版  作者:古学政

围绕中心工作   助推脱贫摘帽

云县民政局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本报讯    (通讯员    古学政)    云县民政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1556”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着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力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线合一”。准确把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机制、目标,结合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科学测算,与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印发云县社会保障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文件,从2016年9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每年2700元提高到每年3200元,在全市率先实现扶贫贫困线与低保保障标准线“两线合一”。2017年根据市级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保障标准提高到每年3300元“两线合一”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实行城乡低保精准化管理,通过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全县享受农村低保对象13294户18000人,建档立卡重合1624户2781人,重合率24%。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658.31万元。加强民政低保信息与扶贫建档立卡信息比对,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规范临时救助制度,确保不发生因病因故致贫返贫现象。健全完善“救急难”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将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临时救助力度。全年共支出城乡临时救助资金561.9万元,救助5190人次。
  强化医疗救助制度,确保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加大“健康扶贫”民政医疗救助力度,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基本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对医疗救助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截至今年11月底支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323.8万元、救助2660人次,重特大医疗救助24人、支出救助金32.7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7人次,救助资金7.1万元。
  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确保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全县有特困人员供养对象849人,共发放供养金474.98万元。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县共有97名儿童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累计发放资金117.62万元。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切实做到县级补贴资金足额配套,残疾人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截至今年11月份,全县共有符合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6373人,共发放残疾人补助资金305.392万元。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全县脱贫摘帽大局,县民政局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助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向上争取支持。2015年以来,已争取大朝山西镇、大寨镇、栗树乡、后箐乡、漫湾镇5个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104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局班子成员项目责任分工负责制。目前,大朝山西镇敬老院已组织老人入住;大寨敬老院进行内部装璜;栗树乡、后箐乡敬老院已开工建设,漫湾镇敬老院已进入招投标程序。5个敬老院完工后将实现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全县计划在2019年前实现乡镇敬老院全覆盖,切实解决农村特困人员的供养问题。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8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云县民政局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刊发时间:2017-12-13 A3版  作者:古学政 【字体:大 中 小】

围绕中心工作   助推脱贫摘帽

云县民政局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本报讯    (通讯员    古学政)    云县民政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1556”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着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力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线合一”。准确把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机制、目标,结合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科学测算,与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印发云县社会保障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文件,从2016年9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每年2700元提高到每年3200元,在全市率先实现扶贫贫困线与低保保障标准线“两线合一”。2017年根据市级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保障标准提高到每年3300元“两线合一”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实行城乡低保精准化管理,通过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全县享受农村低保对象13294户18000人,建档立卡重合1624户2781人,重合率24%。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658.31万元。加强民政低保信息与扶贫建档立卡信息比对,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规范临时救助制度,确保不发生因病因故致贫返贫现象。健全完善“救急难”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将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临时救助力度。全年共支出城乡临时救助资金561.9万元,救助5190人次。
  强化医疗救助制度,确保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加大“健康扶贫”民政医疗救助力度,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基本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对医疗救助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截至今年11月底支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323.8万元、救助2660人次,重特大医疗救助24人、支出救助金32.7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7人次,救助资金7.1万元。
  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确保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断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全县有特困人员供养对象849人,共发放供养金474.98万元。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县共有97名儿童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累计发放资金117.62万元。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切实做到县级补贴资金足额配套,残疾人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截至今年11月份,全县共有符合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6373人,共发放残疾人补助资金305.392万元。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全县脱贫摘帽大局,县民政局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助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向上争取支持。2015年以来,已争取大朝山西镇、大寨镇、栗树乡、后箐乡、漫湾镇5个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104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局班子成员项目责任分工负责制。目前,大朝山西镇敬老院已组织老人入住;大寨敬老院进行内部装璜;栗树乡、后箐乡敬老院已开工建设,漫湾镇敬老院已进入招投标程序。5个敬老院完工后将实现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全县计划在2019年前实现乡镇敬老院全覆盖,切实解决农村特困人员的供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