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巡查的探索

刊发时间:2017-12-17 A3版  作者:蒋正林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在选派27名副处级干部蹲点督导27个贫困乡(镇)的基础上,组建由一名厅级领导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入驻8县(区),启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的“破冰之旅”。本文以市驻镇康县常态化督查巡查组为例,就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巡查谈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积极探索,全面铺开,督查巡查初显成效
  市脱贫攻坚第五督查巡查组进驻镇康县以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对位,聚焦精准,尽心尽力抓落实,尽职尽责促攻坚,充分发挥督查巡查“敲钟问响”作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点,有力地推动了镇康县脱贫攻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督查巡查实现全覆盖。督查巡查组先后深入7个乡(镇),6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实地督查巡查,查阅相关台账资料550余份;走访座谈农户420户;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16场次;现场抽问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处级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村支书、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知识196人次;电话倒查帮扶责任人24人次;实地查看易地扶贫搬迁点5个,重点建设项目25个。
  督查巡查取得新成效。截至9月,累计开列问题清单103个,召开问题清单交办会5次,提出意见建议77条,责成镇康县整改91个,综合整改率88.3%;召回13人。通过发挥督查巡查作用,确保执行政策不走偏,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施保、农村C、D级危房鉴定、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等阶段性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新成效。
  二、学干结合,大胆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强化学习,提高站位。始终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一是学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结合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求,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党章党规,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学上级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省、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做到职责清、任务明,不断增强做好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学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在开展好内部学习提高的同时,组织县、乡、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行脱贫攻坚知识闭卷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知识的熟悉程度。
  突出重点,专项督查。根据各个不同时期,适时确定专项督查工作重点,采取点穴式、靶向式、突击式等不同形式,不断增强督查巡查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一是靶向式督查。深入乡(镇)、村组、县级行业部门对精准施保工作情况、挂包单位责任落实情况、脱贫攻坚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新一轮严禁领导干部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整治情况、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整改纠正。二是点穴式督查。在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质量迎接第三方考评准备情况专项督查中,深入县联席办查看迎检11类资料的准备情况,先后两次通过大数据平台查看信息录入比对情况,及时指出存在问题,通过整改完善,确保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考评。三是突击式督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收假的时间节点,突击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岗情况专项督查,同时,为强化帮扶责任人落实“挂包帮”“转走访”责任,采取电话倒查的方式,督查帮扶责任人24人(次),收到较好效果。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严格执行《临沧市驻县(区)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巡查组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三项内部管理机制,做到制度上墙,挂图作战。一是建立岗位分工互补机制。对督查巡查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任务,实行A、B角互补机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防止工作延误。二是完善值班备勤机制。每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备勤,对群众举报、重要紧急信息第一时间进行请示处置,对重要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造成后果的,严格实行倒查。三是规范流程管理机制。制定督查巡查、公文收发、信访处置、档案管理等4项工作流程,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运转顺畅。
  聚焦问题,强化整改。坚持督查巡查与监督整改相结合,问题清单开列后,及时进行跟踪问效,制发《关于报送督查巡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的紧急通知》,督促县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领导,限期完成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
  三、正视困难,补齐短板,增强督查巡查实效性
  强化学习,改进方法。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辅导学、研讨交流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标准和要求,聚焦脱贫退出目标,进一步改进督查巡查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督查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好督查巡查作用。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督促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标任务清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压实责任,完成“百日行动”55条任务清单;督促各行业部门要按照职责全面参与工作,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督促各挂包部门和挂包责任人要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责任;督促县纪检监察和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脱贫退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强化宣传,转变观念。督促县、乡党委政府开展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使干部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激发他们旺盛的斗志,发展的决心,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弘扬致富先进典型,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长效扶贫路。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8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巡查的探索

刊发时间:2017-12-17 A3版  作者:蒋正林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在选派27名副处级干部蹲点督导27个贫困乡(镇)的基础上,组建由一名厅级领导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入驻8县(区),启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的“破冰之旅”。本文以市驻镇康县常态化督查巡查组为例,就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巡查谈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积极探索,全面铺开,督查巡查初显成效
  市脱贫攻坚第五督查巡查组进驻镇康县以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对位,聚焦精准,尽心尽力抓落实,尽职尽责促攻坚,充分发挥督查巡查“敲钟问响”作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点,有力地推动了镇康县脱贫攻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督查巡查实现全覆盖。督查巡查组先后深入7个乡(镇),6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实地督查巡查,查阅相关台账资料550余份;走访座谈农户420户;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16场次;现场抽问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处级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村支书、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知识196人次;电话倒查帮扶责任人24人次;实地查看易地扶贫搬迁点5个,重点建设项目25个。
  督查巡查取得新成效。截至9月,累计开列问题清单103个,召开问题清单交办会5次,提出意见建议77条,责成镇康县整改91个,综合整改率88.3%;召回13人。通过发挥督查巡查作用,确保执行政策不走偏,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施保、农村C、D级危房鉴定、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等阶段性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新成效。
  二、学干结合,大胆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强化学习,提高站位。始终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一是学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结合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求,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党章党规,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学上级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省、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做到职责清、任务明,不断增强做好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学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在开展好内部学习提高的同时,组织县、乡、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行脱贫攻坚知识闭卷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知识的熟悉程度。
  突出重点,专项督查。根据各个不同时期,适时确定专项督查工作重点,采取点穴式、靶向式、突击式等不同形式,不断增强督查巡查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一是靶向式督查。深入乡(镇)、村组、县级行业部门对精准施保工作情况、挂包单位责任落实情况、脱贫攻坚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新一轮严禁领导干部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整治情况、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整改纠正。二是点穴式督查。在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质量迎接第三方考评准备情况专项督查中,深入县联席办查看迎检11类资料的准备情况,先后两次通过大数据平台查看信息录入比对情况,及时指出存在问题,通过整改完善,确保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考评。三是突击式督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收假的时间节点,突击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岗情况专项督查,同时,为强化帮扶责任人落实“挂包帮”“转走访”责任,采取电话倒查的方式,督查帮扶责任人24人(次),收到较好效果。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严格执行《临沧市驻县(区)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巡查组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三项内部管理机制,做到制度上墙,挂图作战。一是建立岗位分工互补机制。对督查巡查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任务,实行A、B角互补机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防止工作延误。二是完善值班备勤机制。每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备勤,对群众举报、重要紧急信息第一时间进行请示处置,对重要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造成后果的,严格实行倒查。三是规范流程管理机制。制定督查巡查、公文收发、信访处置、档案管理等4项工作流程,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运转顺畅。
  聚焦问题,强化整改。坚持督查巡查与监督整改相结合,问题清单开列后,及时进行跟踪问效,制发《关于报送督查巡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的紧急通知》,督促县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领导,限期完成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
  三、正视困难,补齐短板,增强督查巡查实效性
  强化学习,改进方法。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辅导学、研讨交流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标准和要求,聚焦脱贫退出目标,进一步改进督查巡查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督查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好督查巡查作用。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督促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标任务清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压实责任,完成“百日行动”55条任务清单;督促各行业部门要按照职责全面参与工作,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督促各挂包部门和挂包责任人要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责任;督促县纪检监察和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脱贫退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强化宣传,转变观念。督促县、乡党委政府开展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使干部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激发他们旺盛的斗志,发展的决心,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弘扬致富先进典型,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长效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