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医疗先行

——协和医院携手临沧市人民医院为百姓健康护航
刊发时间:2017-12-17 A1版  作者:刘婉静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动民心。“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即使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市很多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攻方向。2016年,我市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精准医疗帮扶临沧市人民医院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医疗扶贫新路,“扶起”了因病致贫群众的生活希望。
  用心帮扶   情系苍生
  2016年7月,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重症学部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副院长姚尚龙亲自带队的专家团抵临,授予临沧市人民医院“一带一路精准医疗扶贫临床新技术培训基地”牌匾,开启了对口帮扶临沧市人民医院的历程。而后,技术指导、设备支持、学术讲座、技能培训、乡村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从未间断。
  来自凤庆县诗礼乡8岁女孩李怡欣,是精准医疗扶贫专家团队到来后的其中一名受益者。今年年初,小怡欣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后,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沉默寡言。小怡欣家靠种植烤烟和核桃维持生计,年收入让全家日常开销都捉禁见肘。就在他们决定筹款外出就医之时,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到临沧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为她免费成功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小怡欣母亲李学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啊!免费给孩子做手术,我们想都不敢想就成了现实。他们给了我们的孩子第二次生命,还为我们节省了大笔到省级大医院救治的医疗费用,不然,用于看病的钱,我们得苦几十年。”
  “专家们的高超医术和敬业精神,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全院医务工作者对后继的对口帮扶充满了期待。”提起对协和医院专家团队的印象,临沧市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无不交口称赞。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协和医院专家团队还多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举办“麻醉可视化技术基层行”临沧站培训班,就麻醉领域超声影像及可视化喉镜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以理论授课,病例讨论和操作培训多重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前往南美拉祜族乡,了解当地拉祜族群众的生活状态,参观乡卫生院了解当地的医疗水平,对拉祜族群众进行大型的义诊和赠药活动,并向乡卫生院捐赠1万元钱,用于卫生院添置基本检查设备,改善医疗条件。
  近年来,临沧市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人才奇缺这个短板,极大地制约了各种先进硬件的功能发挥。2017年2月,医院派出心外科、麻醉手术科、ICU 8名医护人员到协和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医疗帮扶专家团队的到来,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临沧市人民医院院长于杰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医疗卫生扶贫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精准医疗扶贫专家团队不仅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这个梦想,而且还将为我们医院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业务精的医疗队伍。”
  填补空白   点燃希望
  如果说协和医院对临沧市人民医院的精准医疗扶贫只是落实政府的政治任务,医者的兴奋点则永远会被那些尚未破解的医学难题所吸引。作为我市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一等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承载着全市8县(区)及临沧周边地区边境一线的诊疗任务,服务人口约300万余人。今年7月12日,对临沧市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
  小怡欣的手术是临沧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基地成立后开展的第一台手术,由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带领专家团队完成的。董念国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及微创外科委员会(MIS)委员,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创新杂志》副主编。致力于开展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与应用,以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三年心脏移植数量居全国第一,近中期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
  董念国为小怡欣施行的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该手术为我市人民医院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以来,共为我市9名患者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机又称人工心肺机,手术时,它能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让医师在直视条件下为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此次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圆满成功,是临沧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水平达到相当水准的综合体现,填补了临沧市人民医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空白,将成为该院心脏手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因为交通不便,有些老百姓来一趟医院得乘坐4、5小时的车,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来看病”,董念国深深理解当地医院发展重症医学科的急迫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建立,标志着我市不仅填补了心胸外科诊疗的空白,更预示着我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一所已跨越三个世纪的国内顶级医疗机构,拥有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3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5个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院内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历经三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在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微创心脏外科和终末期心肺疾病等方面,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领先行列。
  董念国说,健康扶贫工作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事关贫困群众健康福祉。我们在临沧市人民医院设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基地,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一个是国家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思想;另一个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让党的光辉照耀到边疆地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边远地区的病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历史,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速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近年来,临沧市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机制,实现医院对医院、专科对专科、专家对专家、点对点的“绿色”对接,让小怡欣这样的患者更多受益于这种模式,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权威专家的诊治,赢得更多生命转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无论是政治任务还是科学研究,最终的结果都是惠及民生。看病时少走弯路,患者就少受罪、少挨痛、少奔波、少花钱,这就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协和医院与临沧市人民医院扶贫协作的新局面,让医学工作者们及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杰说。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8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精准扶贫 医疗先行

——协和医院携手临沧市人民医院为百姓健康护航

刊发时间:2017-12-17 A1版  作者:刘婉静 【字体:大 中 小】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动民心。“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即使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由于受自然、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市很多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攻方向。2016年,我市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精准医疗帮扶临沧市人民医院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医疗扶贫新路,“扶起”了因病致贫群众的生活希望。
  用心帮扶   情系苍生
  2016年7月,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重症学部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副院长姚尚龙亲自带队的专家团抵临,授予临沧市人民医院“一带一路精准医疗扶贫临床新技术培训基地”牌匾,开启了对口帮扶临沧市人民医院的历程。而后,技术指导、设备支持、学术讲座、技能培训、乡村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从未间断。
  来自凤庆县诗礼乡8岁女孩李怡欣,是精准医疗扶贫专家团队到来后的其中一名受益者。今年年初,小怡欣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后,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沉默寡言。小怡欣家靠种植烤烟和核桃维持生计,年收入让全家日常开销都捉禁见肘。就在他们决定筹款外出就医之时,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到临沧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为她免费成功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小怡欣母亲李学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啊!免费给孩子做手术,我们想都不敢想就成了现实。他们给了我们的孩子第二次生命,还为我们节省了大笔到省级大医院救治的医疗费用,不然,用于看病的钱,我们得苦几十年。”
  “专家们的高超医术和敬业精神,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全院医务工作者对后继的对口帮扶充满了期待。”提起对协和医院专家团队的印象,临沧市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无不交口称赞。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协和医院专家团队还多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举办“麻醉可视化技术基层行”临沧站培训班,就麻醉领域超声影像及可视化喉镜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以理论授课,病例讨论和操作培训多重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前往南美拉祜族乡,了解当地拉祜族群众的生活状态,参观乡卫生院了解当地的医疗水平,对拉祜族群众进行大型的义诊和赠药活动,并向乡卫生院捐赠1万元钱,用于卫生院添置基本检查设备,改善医疗条件。
  近年来,临沧市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人才奇缺这个短板,极大地制约了各种先进硬件的功能发挥。2017年2月,医院派出心外科、麻醉手术科、ICU 8名医护人员到协和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医疗帮扶专家团队的到来,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临沧市人民医院院长于杰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医疗卫生扶贫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精准医疗扶贫专家团队不仅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这个梦想,而且还将为我们医院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业务精的医疗队伍。”
  填补空白   点燃希望
  如果说协和医院对临沧市人民医院的精准医疗扶贫只是落实政府的政治任务,医者的兴奋点则永远会被那些尚未破解的医学难题所吸引。作为我市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一等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承载着全市8县(区)及临沧周边地区边境一线的诊疗任务,服务人口约300万余人。今年7月12日,对临沧市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
  小怡欣的手术是临沧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基地成立后开展的第一台手术,由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带领专家团队完成的。董念国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及微创外科委员会(MIS)委员,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创新杂志》副主编。致力于开展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与应用,以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三年心脏移植数量居全国第一,近中期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
  董念国为小怡欣施行的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该手术为我市人民医院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以来,共为我市9名患者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机又称人工心肺机,手术时,它能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让医师在直视条件下为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此次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圆满成功,是临沧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水平达到相当水准的综合体现,填补了临沧市人民医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空白,将成为该院心脏手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因为交通不便,有些老百姓来一趟医院得乘坐4、5小时的车,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来看病”,董念国深深理解当地医院发展重症医学科的急迫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建立,标志着我市不仅填补了心胸外科诊疗的空白,更预示着我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一所已跨越三个世纪的国内顶级医疗机构,拥有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3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5个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院内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历经三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在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微创心脏外科和终末期心肺疾病等方面,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领先行列。
  董念国说,健康扶贫工作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事关贫困群众健康福祉。我们在临沧市人民医院设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基地,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一个是国家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思想;另一个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让党的光辉照耀到边疆地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边远地区的病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历史,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速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近年来,临沧市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机制,实现医院对医院、专科对专科、专家对专家、点对点的“绿色”对接,让小怡欣这样的患者更多受益于这种模式,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权威专家的诊治,赢得更多生命转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无论是政治任务还是科学研究,最终的结果都是惠及民生。看病时少走弯路,患者就少受罪、少挨痛、少奔波、少花钱,这就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协和医院与临沧市人民医院扶贫协作的新局面,让医学工作者们及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