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眼春

——云县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刊发时间:2017-12-20 A3版  作者:陈灿华 罗忠宏

澜沧江百里长湖张良摄2015年3.jpg

 

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大赛沈仕.jpg

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大赛     沈仕春 摄

 

 

  云县大地,初心新路,人文荟萃;德耀云州,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云县享有临沧市“北大门”“窗口”之称,处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水电站中心腹地,是临沧市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口岸, 内地出缅甸至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走进新时代的云县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定海神针”,塑造起“城乡靓”“文美”“人善”“德尚”“民乐”的“创文”筋骨,交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人民群众满意答卷。
  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   崇德向善
  “精神文明是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云县,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县在“创文”过程中,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发扬“钉子”精神,用脚步“丈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面融入“文明云县”建设的肌理。
  “文明云县,你我同行。”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道德讲堂”“婚育新风进万家”“好家风、好家训,构建和谐家园”;推行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生产生活方式; “洁净云县”“礼仪云县、道德云县、诚信云县、法治云县、文化云县”等主题实践活动吹遍城乡, 成为城乡居民的自觉追求和切实行动,文明之花盛开在云州大地,沁入云县人民的心脾,结出了硕果。目前,已有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被评为“云南省道德模范”,3人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被命名表彰为“感动临沧年度人物”。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重要细胞工程;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意识作为“创文”的基础和根本;把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细胞”贯穿创建活动全过程。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村)和省级文明单位(村)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村容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院美化,培育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截至2017年底,全县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单位57个,市级文明村39个,市级文明社区2个,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 18699户,“五好文明家庭”675户、“平安家庭”675户、“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56户、“绿色家庭”375户、“学习型家庭”80户、“和睦之家”80户、洁净家庭2万余户。
  走进新时代的“文明云县”, 一个个俯拾皆是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歌,谈论着践行感人至深的真善美文明行为,传承着质朴温厚的乡土民风故事。以县城滨河公园、主题文化广场等为活动阵地,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依托农村文化活动室,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文化活动让人陶醉。春节期间,在城镇开展游园竞猜,在农村组织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啤酒狂欢节,举办书画展览、歌舞晚会;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签名活动;端午节,举办中国·云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端午云州夜”文艺晚会等。
  近年来,全县城乡共组织起128支文艺演出队伍,3200人的演出队伍活跃城乡,共演出960场次,观众达26万人次;有电影放映小队10支,共完成放映13680场次,播放各类电影6900部,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民生实事   惠民利民   完善设施
  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云县加大人财物投入,写好“新时代就要有新的精神面貌”大文章,人居环境实现了华丽转身。
  改造旧厂区、旧住宅区、城中村,提升人居环境。对县城老糖厂片区、城中村老中医院片区、老旧小区、职教小区、兴泽园小区等改造。依法对全县“两违”建筑普查,拆除县城规划区内“两违”建筑3.7454万平方米,拆除乡(镇)“两违”建筑1.2064万平方米。
  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增绿提质,建成城市区绿地面积累计总量343.73公顷(不含建成区河面面积2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累计总量104.92公顷,已建公园5个;改扩建祥临路云凤岔口、文笔桥头、园区桥头、三角地市政广场、迎新路、彩虹桥头及城区环岛绿地6块;新开工园区1号路、园区2号路农场段、祥临路岔云县一级路入口绿地3块2.21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地面积347.41公顷。目前,祥临二级公路段完成种植三角梅13000株、红花木莲3000株,振清路云县段完成种植坚果4600株、三角梅4000株。
  开展农村道路、民房、饮水、牲畜养殖圈舍、用电、改厕、炉灶和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七改三清”行动。加强以建制村通村油路(水泥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等级提升;建成乡镇(镇区)输水管网255公里,配水管网346.332公里;按照“人畜合理分离”累计新建标准化猪舍260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6200平方米、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标准化禽舍2300平方米;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使用免费、有效管理”建成镇区公厕(不含爱华镇)36座、建制村公厕220座。
  积极引导农村“以电代柴”“以气代柴”的改灶与沼气建设、改厕和改圈相结合,推动燃气下乡,推广电炊具、气炊具、节能灶,减少柴薪、煤炭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清洁家园行动,建成不包含爱华镇在内的镇区污水管网27.51公里;建成不包含爱华镇在内的垃圾简易垃圾处理场13个,配置1吨以上垃圾收运车12辆,全县 2284个自然村建立保洁、收费制度,194个村(社区)配备1040名保洁员。
  清洁水源行动,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和库塘分级管理保护制度和清洁制度。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筑和排污口,全面排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排污源,制定应急水源预案,有效监测监控饮用水水源地及水质,保障水源地安全。
  清洁田园行动,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
  开展以路产路权恢复、道口管理、“两违”整治、采砂整治、道路运输泼洒整治、道路增花补绿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整治。今年4月份以来共投入施工机械23675个台时,投入人工17680个,对河道上长年堆积的垃圾及影响河道行洪的淤泥进行集中清除,清理垃圾2375吨,疏浚河道23公里。
  目标同向   城乡联动   共建共享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地区的文明与否,在于能否让人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处处感受到踏实温暖。坚持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城乡文化内涵的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活动,建设文化厚重的魅力云县。
  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帮困助老、服务送温暖”,志愿为道德模范、留守儿童等送去礼物和关爱;“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青春志愿同行”“洁净云县·美化家园”等志愿活动,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弘扬志愿精神,形成全社会敬老助困、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在村道入口、村寨两旁、村寨公共活动场所、农家房前屋后刷写标语,加强“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入心入脑,以感恩之心、感恩之举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致富。创作了《脱贫攻坚在路上》《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批文艺作品进行展演,激发群众投身勤劳致富,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
  以培育新农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为目标,推进“城乡共建”,强化“造血”功能。围绕做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拳头产品,让机关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以建科技示范田、大棚蔬菜、畜牧养殖基地、林果木种植园等项目,深入群众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共建双方在互动中体验温情、在感动中凝聚力量,推进农民幸福家园建设。
  积极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出游、文明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餐饮企业在反对奢侈浪费,“吃出勤俭节约、吃出健康安全”;倡导文明出行,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对人们外出旅游引导,抵制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号召广大民众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在县级媒体上开辟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宣传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强化学校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利用橱窗、黑板报、墙壁等空间,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组织诵读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会生活、处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节、礼貌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深入开展“代理妈妈”活动,让孤困、留守儿童享受到来自“代理妈妈”们的亲情关爱,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目前,已有14名教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168名教师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教师,1568户家庭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16700名学生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先进青少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结着“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最是文明花开时,云县儿女的精神家园春风拂面、繁花似锦。
  ?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9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文明花开满眼春

——云县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刊发时间:2017-12-20 A3版  作者:陈灿华 罗忠宏 【字体:大 中 小】

澜沧江百里长湖张良摄2015年3.jpg

 

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大赛沈仕.jpg

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大赛     沈仕春 摄

 

 

  云县大地,初心新路,人文荟萃;德耀云州,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云县享有临沧市“北大门”“窗口”之称,处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水电站中心腹地,是临沧市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口岸, 内地出缅甸至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走进新时代的云县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定海神针”,塑造起“城乡靓”“文美”“人善”“德尚”“民乐”的“创文”筋骨,交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人民群众满意答卷。
  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   崇德向善
  “精神文明是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云县,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县在“创文”过程中,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发扬“钉子”精神,用脚步“丈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面融入“文明云县”建设的肌理。
  “文明云县,你我同行。”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道德讲堂”“婚育新风进万家”“好家风、好家训,构建和谐家园”;推行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生产生活方式; “洁净云县”“礼仪云县、道德云县、诚信云县、法治云县、文化云县”等主题实践活动吹遍城乡, 成为城乡居民的自觉追求和切实行动,文明之花盛开在云州大地,沁入云县人民的心脾,结出了硕果。目前,已有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被评为“云南省道德模范”,3人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被命名表彰为“感动临沧年度人物”。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重要细胞工程;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意识作为“创文”的基础和根本;把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细胞”贯穿创建活动全过程。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村)和省级文明单位(村)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村容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院美化,培育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截至2017年底,全县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单位57个,市级文明村39个,市级文明社区2个,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 18699户,“五好文明家庭”675户、“平安家庭”675户、“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56户、“绿色家庭”375户、“学习型家庭”80户、“和睦之家”80户、洁净家庭2万余户。
  走进新时代的“文明云县”, 一个个俯拾皆是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歌,谈论着践行感人至深的真善美文明行为,传承着质朴温厚的乡土民风故事。以县城滨河公园、主题文化广场等为活动阵地,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依托农村文化活动室,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文化活动让人陶醉。春节期间,在城镇开展游园竞猜,在农村组织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啤酒狂欢节,举办书画展览、歌舞晚会;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签名活动;端午节,举办中国·云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端午云州夜”文艺晚会等。
  近年来,全县城乡共组织起128支文艺演出队伍,3200人的演出队伍活跃城乡,共演出960场次,观众达26万人次;有电影放映小队10支,共完成放映13680场次,播放各类电影6900部,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民生实事   惠民利民   完善设施
  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云县加大人财物投入,写好“新时代就要有新的精神面貌”大文章,人居环境实现了华丽转身。
  改造旧厂区、旧住宅区、城中村,提升人居环境。对县城老糖厂片区、城中村老中医院片区、老旧小区、职教小区、兴泽园小区等改造。依法对全县“两违”建筑普查,拆除县城规划区内“两违”建筑3.7454万平方米,拆除乡(镇)“两违”建筑1.2064万平方米。
  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增绿提质,建成城市区绿地面积累计总量343.73公顷(不含建成区河面面积2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累计总量104.92公顷,已建公园5个;改扩建祥临路云凤岔口、文笔桥头、园区桥头、三角地市政广场、迎新路、彩虹桥头及城区环岛绿地6块;新开工园区1号路、园区2号路农场段、祥临路岔云县一级路入口绿地3块2.21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地面积347.41公顷。目前,祥临二级公路段完成种植三角梅13000株、红花木莲3000株,振清路云县段完成种植坚果4600株、三角梅4000株。
  开展农村道路、民房、饮水、牲畜养殖圈舍、用电、改厕、炉灶和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七改三清”行动。加强以建制村通村油路(水泥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等级提升;建成乡镇(镇区)输水管网255公里,配水管网346.332公里;按照“人畜合理分离”累计新建标准化猪舍260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6200平方米、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标准化禽舍2300平方米;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使用免费、有效管理”建成镇区公厕(不含爱华镇)36座、建制村公厕220座。
  积极引导农村“以电代柴”“以气代柴”的改灶与沼气建设、改厕和改圈相结合,推动燃气下乡,推广电炊具、气炊具、节能灶,减少柴薪、煤炭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清洁家园行动,建成不包含爱华镇在内的镇区污水管网27.51公里;建成不包含爱华镇在内的垃圾简易垃圾处理场13个,配置1吨以上垃圾收运车12辆,全县 2284个自然村建立保洁、收费制度,194个村(社区)配备1040名保洁员。
  清洁水源行动,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和库塘分级管理保护制度和清洁制度。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筑和排污口,全面排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排污源,制定应急水源预案,有效监测监控饮用水水源地及水质,保障水源地安全。
  清洁田园行动,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
  开展以路产路权恢复、道口管理、“两违”整治、采砂整治、道路运输泼洒整治、道路增花补绿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整治。今年4月份以来共投入施工机械23675个台时,投入人工17680个,对河道上长年堆积的垃圾及影响河道行洪的淤泥进行集中清除,清理垃圾2375吨,疏浚河道23公里。
  目标同向   城乡联动   共建共享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地区的文明与否,在于能否让人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处处感受到踏实温暖。坚持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城乡文化内涵的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活动,建设文化厚重的魅力云县。
  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帮困助老、服务送温暖”,志愿为道德模范、留守儿童等送去礼物和关爱;“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青春志愿同行”“洁净云县·美化家园”等志愿活动,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弘扬志愿精神,形成全社会敬老助困、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在村道入口、村寨两旁、村寨公共活动场所、农家房前屋后刷写标语,加强“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入心入脑,以感恩之心、感恩之举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致富。创作了《脱贫攻坚在路上》《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批文艺作品进行展演,激发群众投身勤劳致富,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
  以培育新农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为目标,推进“城乡共建”,强化“造血”功能。围绕做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拳头产品,让机关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以建科技示范田、大棚蔬菜、畜牧养殖基地、林果木种植园等项目,深入群众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共建双方在互动中体验温情、在感动中凝聚力量,推进农民幸福家园建设。
  积极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出游、文明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餐饮企业在反对奢侈浪费,“吃出勤俭节约、吃出健康安全”;倡导文明出行,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对人们外出旅游引导,抵制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号召广大民众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在县级媒体上开辟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宣传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强化学校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利用橱窗、黑板报、墙壁等空间,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组织诵读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会生活、处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节、礼貌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深入开展“代理妈妈”活动,让孤困、留守儿童享受到来自“代理妈妈”们的亲情关爱,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目前,已有14名教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168名教师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教师,1568户家庭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家庭,16700名学生被命名表彰为思想道德先进青少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结着“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最是文明花开时,云县儿女的精神家园春风拂面、繁花似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