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9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3万元
刊发时间:2017-12-22 A1版  作者:周 露

  本报讯   (通讯员   周  露)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不断加大对基层扶贫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摸索“党建+多元化发展”助推强村富民之路,成功打造出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底,全县93个村(社区)有24个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2015年以来,沧源县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按照“一个规划统领、五双联动推进、十项工程托底”的思路,重点研究种养殖等产业和配套项目转化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股本的问题,通过项目资金或物资转化为股本,由村经济实体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大户等实施项目,实现拓宽集体经济来源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双赢。岩帅镇中贺勐村以蔬菜种植扶贫项目100万元作为股本,采取“经济实体+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村经济实体每年可获得5万元的固定分红,实施3年后还将按每年1%的比例1万元递增。
  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位一体”等项目,健全城乡结对反哺、生态补偿、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通过运作好存量资产、结余资本、项目资金、自然资源,在全县93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对全县经济薄弱村实行“一村一策”重点帮扶,争取每年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经济薄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所有村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集体经济强村。勐董镇刀董村就抓住实施 “四位一体”项目,对原有的林下土鸡养殖合作项目进行提升,到2017年底合作社运营规模达264户1063人,惠及贫困对象180户612人,实现村集体收益10多万元,社员每年增收351万元。
  加大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组建力度,在盘活存量资产、结余资本、自然资源上做文章,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盘活存量资产上,以集体茶山、林地等作为股本,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第三方开展股份合作;用活结余资本上,选准项目,以历年结余的集体资金投入,按股分红或定额分红;开发自然资源上,采取石材等资源入股或开发权入股的方式合作。目前,该县9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3万元,其中通过成功实施股份合作项目137个,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收入。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9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9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3万元

刊发时间:2017-12-22 A1版  作者:周 露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周  露)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不断加大对基层扶贫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摸索“党建+多元化发展”助推强村富民之路,成功打造出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底,全县93个村(社区)有24个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2015年以来,沧源县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按照“一个规划统领、五双联动推进、十项工程托底”的思路,重点研究种养殖等产业和配套项目转化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股本的问题,通过项目资金或物资转化为股本,由村经济实体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大户等实施项目,实现拓宽集体经济来源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双赢。岩帅镇中贺勐村以蔬菜种植扶贫项目100万元作为股本,采取“经济实体+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村经济实体每年可获得5万元的固定分红,实施3年后还将按每年1%的比例1万元递增。
  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位一体”等项目,健全城乡结对反哺、生态补偿、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通过运作好存量资产、结余资本、项目资金、自然资源,在全县93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对全县经济薄弱村实行“一村一策”重点帮扶,争取每年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经济薄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所有村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集体经济强村。勐董镇刀董村就抓住实施 “四位一体”项目,对原有的林下土鸡养殖合作项目进行提升,到2017年底合作社运营规模达264户1063人,惠及贫困对象180户612人,实现村集体收益10多万元,社员每年增收351万元。
  加大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组建力度,在盘活存量资产、结余资本、自然资源上做文章,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盘活存量资产上,以集体茶山、林地等作为股本,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第三方开展股份合作;用活结余资本上,选准项目,以历年结余的集体资金投入,按股分红或定额分红;开发自然资源上,采取石材等资源入股或开发权入股的方式合作。目前,该县9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3万元,其中通过成功实施股份合作项目137个,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