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个定位”谱写临沧发展新篇章

刊发时间:2017-12-25 A3版  作者:孙卫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市围绕“把临沧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主要通道、基地和平台,成为云南、西南乃至全国面向印度洋开放的重要通道、枢纽和节点”目标,以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四个先行”为抓手,使临沧能更好地借助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围绕“三个定位”,谋划发展新思路、制定发展新举措、不断实现发展新突破,不断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摸索新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东南亚方向的推进提供服务并获取机遇。
  一、根据临沧实际,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的内涵、角色要求与各类党组织工作任务的关系
  一是绿色经济强市建设应在各县(区)、乡(镇)积累起共识、规划、基础设施、产业、人才。临沧的优势在绿色,绿色经济是临沧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临沧要做的就是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探索“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以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发展绿色生产,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各县(区)、乡(镇)积累起共识、规划、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使真正无公害、有特色、绿色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发展条件最优、自然环境最好、生活环境最佳、人与自然关系最和谐的地区之一。二是根据发展的需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具体化。要充分发挥临沧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旅游业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注重发展临沧特色生物产业,促进由生物资源大市向绿色经济强市跨越。三是指导各县(区)、乡(镇)不断加深对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认识。一要必须尽快组织力量,在广大公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引导公民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二要尽量利用各种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宣传、普及生态科学知识,转变消费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倡导适合国情、省情的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倡导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生态文化建设,把构建临沧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与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使全体公民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坚定不移地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阐述清楚理论问题,确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近中远期的任务、目标、依托条件
  一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重要议题与相关各方进行磋商。要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就必须加强合作,通过对大量的与共同发展有关的议题协商,凝聚更多的共识,激发出更强的活力,使克服各种障碍的力量不断增加。二要在交通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利益的均衡。有许多利益从长远来看也许是必要的,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决策要非常谨慎,否则,到设施已经因老化而无用时,“通”的目标依然达不到。三要推动国家层面的机制创新。这包括对各相关主体实际情况和关系的调研,同周边省区市协作,与媒体的互动,人大、政协等参与平台的运用等。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9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围绕“三个定位”谱写临沧发展新篇章

刊发时间:2017-12-25 A3版  作者:孙卫 【字体:大 中 小】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市围绕“把临沧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主要通道、基地和平台,成为云南、西南乃至全国面向印度洋开放的重要通道、枢纽和节点”目标,以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四个先行”为抓手,使临沧能更好地借助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围绕“三个定位”,谋划发展新思路、制定发展新举措、不断实现发展新突破,不断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摸索新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东南亚方向的推进提供服务并获取机遇。
  一、根据临沧实际,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的内涵、角色要求与各类党组织工作任务的关系
  一是绿色经济强市建设应在各县(区)、乡(镇)积累起共识、规划、基础设施、产业、人才。临沧的优势在绿色,绿色经济是临沧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临沧要做的就是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探索“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以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发展绿色生产,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各县(区)、乡(镇)积累起共识、规划、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使真正无公害、有特色、绿色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发展条件最优、自然环境最好、生活环境最佳、人与自然关系最和谐的地区之一。二是根据发展的需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具体化。要充分发挥临沧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旅游业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注重发展临沧特色生物产业,促进由生物资源大市向绿色经济强市跨越。三是指导各县(区)、乡(镇)不断加深对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认识。一要必须尽快组织力量,在广大公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引导公民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二要尽量利用各种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宣传、普及生态科学知识,转变消费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倡导适合国情、省情的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倡导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生态文化建设,把构建临沧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与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使全体公民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坚定不移地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阐述清楚理论问题,确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近中远期的任务、目标、依托条件
  一要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重要议题与相关各方进行磋商。要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就必须加强合作,通过对大量的与共同发展有关的议题协商,凝聚更多的共识,激发出更强的活力,使克服各种障碍的力量不断增加。二要在交通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利益的均衡。有许多利益从长远来看也许是必要的,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决策要非常谨慎,否则,到设施已经因老化而无用时,“通”的目标依然达不到。三要推动国家层面的机制创新。这包括对各相关主体实际情况和关系的调研,同周边省区市协作,与媒体的互动,人大、政协等参与平台的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