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创新机制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 (通讯员 庄文勤)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凤庆县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坚持“脱贫离不开产业”理念,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收益。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原特色产业290万亩,农民人均达7亩以上。完成林下产业种养殖34.84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6亿元,农民人均林下经济收入1200元。2017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183.2万元,实施13个乡(镇)160个村产业扶贫项目,共计7053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
实行好“双重责任制”,通过县乡联动,对位分析,制定措施,因户施策,倒逼工期,细化责任,全面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危房“应建必建、应改必改”。瞄准工作靶心,重点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全面抓好非贫困危房户建房。2017年危改和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3362户。共启动农危房改造建设1336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214户,竣工128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73户,。全县“四类重点对象”4047户,开工3811户,竣工2895户。
创新推进“职业培训+充分就业”模式,使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增收致富。重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培训对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共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33132人。新开发200个公益性岗位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员,负责做好各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的建立及录入工作。目前全县共录入农村劳动力信息231385条,实有公益性岗位人员400个。各个村(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村委会(社区)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按规定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
推进经济林产业建设,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312万亩,2017年,共投入资金330.448万元,每户发放高价值经济林木35株,共计30.597万株。全县43个贫困村已完成注册成立合作社94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00多人。打造以安石村、诗礼古墨为主的集水果采摘、饮食、住宿、休闲和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村庄和森林农家、生态农家等生态旅游业。目前,生态农家建成151户,涉及5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成果园农家77户涉及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旅游发展涉及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产品涉及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抓实生态修复保护带脱贫。2017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8万亩,涉及补助资金4320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742户、30857人。目前,全县完成聘用护林员919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5人,已核发林木权证18546本,确权非林地林木13.89万亩,办理林木权证抵押贷款512户7919.2万元。
积极探索农村特困人员养老的新模式,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纳入到救助供养范围,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精准识别城乡低保对象。目前,确定符合农村低保保障的人数为10819户163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590户7339人,全年共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保障资金1776.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