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句点
一、开篇
永别了,零。这个被一代又一代临沧人所背负的数据,今天终于被临沧人恶狠狠地甩进了印度洋。的确如此,2017年12月18日,对于拥有260万人口的临沧来说,注定是一个让人欢呼雀跃的历史时刻,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光辉日子。这一天,临沧机场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临沧自此结束了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历史。
二、没有一寸高速公路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境内,高山绵延千里、山峰众多,河流星罗棋布,澜沧江、怒江在奔涌中滚滚向南而下。千百年来,临沧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隐藏在气势磅礴的大地之上,很少为外界所熟知。即便是在云南,有很大一部分人,竟然不知道临沧这个地域的名字,也不知道临沧的地理位置在何方。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出现,滞后的交通状况是很重要的主导因素之一。
在国内,对佤族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临沧是佤族的重要聚居地,境内的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以上。在苍翠葱茏的阿佤山,流传着一首很有名的歌曲,歌词写道:“每天想你无数回,阿哥;想你想得掉眼泪,阿哥;每天念你无数声,阿哥;念你念得喉咙累,阿哥;因为山高路遥远,阿哥;因为水深无桥过,阿哥;如果我会变成一只鸟,我就飞到你的身边……”
据说,这首质朴的歌曲,在一次接待中,把一位来自交通部的领导感动得涕泪横流。因为这位领导从祖国的心脏北京出发,到抵达临沧的路途之间,饱看了路上的灰尘扬天,饱受了路面凹凸不平所带来的颠簸之苦。而这首歌曲,又恰好间接地反映了临沧落后的交通状况。在此情此景的渲染之下,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临沧人的出行之难,临沧人为交通滞后所忍受的苦楚和无奈。后来,这位领导回到了北京,积极为临沧的乡村公路建设奔走呼喊,终于使临沧的乡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
当然,坊间传闻归坊间传闻,有很多时候,当真不得。但是,就这个事情来说,求证源头的事实并没有多少的意义,相反,其间影射的信息却耐人寻味。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沧人,或者长期在临沧生活的外地人,都可以感受到这里面两个信息是可以确定的,首先是临沧的交通确实很落后,其次是近年来临沧的乡村公路建设确实有了极大地改观,很多地方甚至都通了硬板路、砂石路。
在年复一年的发展中,临沧的交通也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着,以致在蓦然之间回首,会惊奇地发现,临沧的公路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临沧人依旧会时不时地在内心深处提醒自己:临沧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历史,依然在悄无声息中延续着。而这,就是藏在临沧人胸口之下的阵痛与苦楚。
三、令人无比激动的消息
历史的进展,或者急切,或者缓慢。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历史总是在向前推进,掣肘的事物,总会被渴望发展的人们所攻克。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不需要多少思考即可作出的判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完美的验证。
没有高速公路,临沧人做梦都想着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一代又一代临沧人不停地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直到把它变成生动的现实。走近老一辈临沧人,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为这个梦所作的努力;走进年轻一辈临沧人,他们会告诉你,为实现这个梦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故事总是很多,而关键总是隐藏在细节之处;很多事情,仿佛是在转瞬之间发生的,可事实上,在这之前人们已为之承受了巨大的代价。
时光的烟尘滚滚而来,旧有的空间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崭新的时代正在阔步走来。走在新的时代里,临沧谋划着新的篇章,绘制着新的蓝图。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载着陈仓的希望和美好的期待终于如期抵达。在2015年9月30日的《临沧日报》上,记者在报道的消息导语里这样写道:“ 2015年9月29日上午,在美丽的南汀河畔,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吹响了临沧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会战的号角。”这一段导语词句简洁,仅有六十一个字,然而,却每一个字都有千钧之重。因为它十分明晰地向世人宣告,临沧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历史,会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彻底结束。
从临沧城南起步,止于博尚镇,连接临沧机场,这是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条高速公路被赋予了一个直接易懂的名字——临沧机场高速公路。据百度百科信息显示,临沧机场离市中心22.5公里,1998年10月7日开工建设,2001年建成通航;机场占地4407亩,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2400米,可供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机坪面积8000平方米,停机位2个,航站楼面积3290平方米;有民航大巴前往市区,市区前往机场的民航大巴在起飞前2小时开车。这则信息,一方面是介绍了临沧机场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是透露了在临沧城到机场的短暂距离上,临沧人在出行时,将耗费很多宝贵的时间。而这种时间的耗费程度,会随着机场高速公路的建成得到根本性地改变。
千年等一回,今朝终来到。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对于临沧人来说,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消息。这个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传遍了临沧的大街小巷、邻里乡间,成为了临沧人茶语饭后的一个重要谈资。他们,在预测着临沧未来的美好明天;他们,在谋划着自己幸福的生活……
四、久远而永恒的碑石
临沧,古称缅宁,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境内居住着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3个少数民族。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临沧,还是中国陆地上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在云南的地图上,在中国的版图上,我们不难发现,临沧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其所蕴含的后发优势不容小觑。
在临沧,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充足的后发优势,急切地需要一个疏导口,通过这个疏导口把相对落后、闭塞的临沧彻底改变成一个美丽动人的新临沧。就地面的交通建设而言,高速公路的修筑和建设,绝对是这个疏导口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光的轨迹运行中,在临沧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里,历史最后选择了临沧机场高速公路,而临沧机场高速公路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结束临沧没有一寸高速公路历史的坚硬存在。
从起点到终点,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6.54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每小时80公里,路基宽度25.5米。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终点在临沧机场附近,具体位置是博尚镇的幕布村。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岁月里,这条带有里程碑性质的高速公路,必定会在临沧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而言之,就是从这条高速公路开始,临沧将会在“高速公路”这条宽阔的大道上劲步急飞、跨越发展。从这个角度分析,临沧机场高速公路携带着久远的、永恒的属性,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遇到褪色的危险。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深冬时节,漫步在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终点处的路基上,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同样是发源于博尚镇的南汀河。这是因为,从地理角度来看,南汀河的源头与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终点近在咫尺,它们的头颅枕着共同的青山;从线路走向上,它们或者并排而行,或者交错而过,仿佛像两个相依相伴的恋人;从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久远性来看,它们是如此地相似,都在蜿蜒中把激昂的力量运送至远方,融入到更加宽广和博大的世界。
在下辖7县1区的临沧,南汀河常被临沧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它的流域处在澜沧江、怒江的中下游,全长311公里,流经临沧境内的临翔区、云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自治县,在耿马县的清水河出境,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国际性河流萨尔温江。一直以来,南汀河默默地哺育着两岸的临沧人民,并在走出国境之前,为临沧创造了一个富饶美丽的孟定坝。而在这条河流源头附近穿梭的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即便不被称为临沧的“母亲路”,也不会对它在临沧公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任何影响,它仍会和南汀河一样,静默不语地为临沧人民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五、位居全国机场高速桥隧比之首
临沧,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8.5℃,森林覆盖率达64.69%,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正因为如此,在临沧的山间穿行,处处可以遇见应接不暇的碧绿海洋。这种绿意盎然,在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沿途同样存在,而且是那样地真实可感、可触。此外,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被花团簇拥的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宛然成为一条气势恢宏、名副其实的“鲜花大道”。
每年的冬末春初,博尚镇的曼莱湖波光潋滟,遍地的菜花泛着金黄的色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在清风的吹拂之下,成千上万的花朵扬起巨大的海浪,它们一波高过一波,不停地迎面涌来。此时,在临沧机场高速公路上驻足,可以看见成群的蜂蝶为花蜜而忙碌;在临沧机场高速公路上行走,可以看见无数的游人为留下美景而频频按下快门。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中,仿佛是走进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流连忘返,不知归途。据有关资料显示,博尚镇种植油菜花的历史悠久,大规模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仅以2012年至2014年来说,这里每年种植的面积均超过30000多亩,它不仅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产业,也是游行爱好者的新去处,每年吸引了数万的游客到此游览。
临沧机场高速公路沿途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而分布在其周边的人文景观也毫不逊色。在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终点附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碗窑村。这个小村子,以烧制土陶而闻名于世,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这里出产的土陶制品逐步开始销往省内外,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回溯历史,碗窑村开始制作土陶的时间,可以定格在276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那时候,湖南民间匠人杨义远、罗万什、邓鸿国不远万里来到勐托坝子,发现这里藏有优质的陶土资源,便在此生息繁衍,世代相传烧制土窑。晃然之间,两百多年过去了,沉淀下来的部分,既创造了历史,又塑造了精美的陶艺。碗窑村现有11条龙窑,2005年被公布为临沧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被誉为“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村”,所制的陶器皆为手工制作,产品主要有缸、盆、坛、罐、碗、钵、碟、杯、壶等,品种繁多,样式新颖,并在外壁上常有花草、龙凤等多种图案镶嵌。如今,随着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以及全市高速公路网络的铺开建设,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的土陶制品,肯定会走得更远,而它所承载的文化渗透力也注定会得到不断加深,散发出更大地力量和魅力。
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路程16.54公里,这段距离中,途经南信桥、罗家寨、昔本、新村、大石房、博尚等地,它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隐匿在翠绿的林木之间,把那些散落在大地上的村子更好地联结起来,串成一串价值不菲的珍珠。16.54公里的路途,不算长,也不算短,而就在这个里程上,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却在不经意间创下了一个纪录——全线桥梁隧道占路线总长的58.3%,位居全国机场高速公路桥隧比之首。据统计数据,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全线设特大桥、大桥39座(单幅),计14435.12米;中小桥2座(单幅),计192.16米;隧道4座(单幅),计6190米,其中长隧道2座(单幅),计4665米,中隧道2座(单幅),计1525米。这些数据,对于大部分很少接触工程计算的人来说,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数字,但是,作为行走的体验者,他们将真切地感受到时而飞升地面、时而穿越山体的惊险和刺激。
六、结语
时代的列车,在滚滚向前。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临沧,已从发展的末梢,转变成开放的前沿。在新的时代里,在新的思想指引下,临沧以“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不断创造“临沧速度”和“临沧效率”,不断将潜在动力转变为生动的发展实践,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从2015年9月29日到2017年12月18日,两年多的鏖战,总投资23亿元的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终于成功分娩。在这条穿梭在绿海的高速公路上,凝结着多少建设者的辛勤与汗水;他们,在这条创造历史的道路上,昼夜不舍;他们,点亮了藏在临沧人心中渴望的灯盏,祛除了临沧人长久以来的“心病”。确实如此,临沧机场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在临沧大地上,使“公路”这个词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临沧,这块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瑰宝之地,边境线长约300公里,有3个国家级口岸。经临沧清水河出境,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最有可能最快建成的陆上通道。在“十三五”期间,临沧以县县通高速为目标,重点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达12条(段),目前,除临沧机场高速公路外,已开工7条(段)。
在“十三五”期间,围绕“满足临沧、发展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周边”,以及把临沧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云南东西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临沧将着力构建2条高速公路通道进临沧、1条高速公路达边境、8个县(区)通高速公路的“218”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广西防城港经临沧清水河出境至缅甸、皎漂港东西国际大通道,构建四川攀枝花经大理至临沧清水河出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南北战略通道和沿边境通道,不断释放“面向南亚、肩挑两洋、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蓝图如此宏伟,而且是真实地在向临沧人民走来。我们不难想象,未来的临沧,是初升的朝阳;未来的临沧,必定光芒万丈;未来的临沧,将全面开启“高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