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村:水磨转出新天地

刊发时间:2018-01-05 A1版  作者:杨茂芳

  绿绿的田园,清清的小河,石头墙体石板顶的水磨房,靓丽的石板民居房,幽静的村落,悠然自得的村民,流连忘返的游客。这就是冬日里的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
  “2008年市文管所下来调研,2010年开始开发。2008年爱人李永树我俩在老家老房子开小吃店,每年有四五千元纯收入。2014年以后,游客多起来了,每年有两三万元纯利润。”古墨客栈老板李文光喜滋滋地介绍。他说,最热闹的是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我家13个床位,上边那家(古墨闲庭)17个床位,下边那家(古墨居)14个床位,每逢节日都满员,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三四天。游客有英国、法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外的,也有天津、北京、四川等省外的。”
  古墨水磨房群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油榨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厘米以上的古核桃树90多株。水磨房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以传统方式进行米、面加工。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畜圈、厕所组成,房顶均为青石板铺盖,墙体由石头垒砌而成,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枝密叶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2012年1月,“古墨水磨房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新时代,拿出新招数。古墨村乘势而上,加大以水磨房群为立足点的特色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连接保山昌宁县旅游环线,由鲁史镇古平村开始,过金鸡、凤凰到诗礼永福、孔兴、清华、古墨,再由牌坊、三合、和平通达保山昌宁耇街。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进组入户硬板路和石板路。乡村公路提质增效,建设柏油路8.5公里,硬板路6公里,铺筑石板路5700多平方米,加固水磨房群核心区桥梁5座,铺筑水磨房群核心区石板路2300多米。
  “老磨房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新地基小组老岳父家的,爱人我俩结婚后,两边住、两边照顾。每逢节假日,水磨房群旁边摆摊的摊铺有10多家,每家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收入最高的达七八千元。我家日收入最高到过两万元。”村民李永奇,家住平村小组,靠卖玉米面、苦荞面、甜荞面、蜂蜜、核桃油、茶叶、竹制品,撑起了6口之家的好日子。原生态苦荞面、甜荞面每市斤20元,原生态小麦面、玉米面每市斤20元,火灰玉米粑粑4元一个、10元3个,苦荞粑粑6元1个、2元一块……醒目的价格表就张贴在水磨房前临时小卖部的柱子上。村支书杨定平说:“全村每个节假日乡村特色旅游收入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八九万元。”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80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古墨村:水磨转出新天地

刊发时间:2018-01-05 A1版  作者:杨茂芳 【字体:大 中 小】

  绿绿的田园,清清的小河,石头墙体石板顶的水磨房,靓丽的石板民居房,幽静的村落,悠然自得的村民,流连忘返的游客。这就是冬日里的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
  “2008年市文管所下来调研,2010年开始开发。2008年爱人李永树我俩在老家老房子开小吃店,每年有四五千元纯收入。2014年以后,游客多起来了,每年有两三万元纯利润。”古墨客栈老板李文光喜滋滋地介绍。他说,最热闹的是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我家13个床位,上边那家(古墨闲庭)17个床位,下边那家(古墨居)14个床位,每逢节日都满员,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三四天。游客有英国、法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外的,也有天津、北京、四川等省外的。”
  古墨水磨房群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油榨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厘米以上的古核桃树90多株。水磨房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以传统方式进行米、面加工。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畜圈、厕所组成,房顶均为青石板铺盖,墙体由石头垒砌而成,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枝密叶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2012年1月,“古墨水磨房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新时代,拿出新招数。古墨村乘势而上,加大以水磨房群为立足点的特色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连接保山昌宁县旅游环线,由鲁史镇古平村开始,过金鸡、凤凰到诗礼永福、孔兴、清华、古墨,再由牌坊、三合、和平通达保山昌宁耇街。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进组入户硬板路和石板路。乡村公路提质增效,建设柏油路8.5公里,硬板路6公里,铺筑石板路5700多平方米,加固水磨房群核心区桥梁5座,铺筑水磨房群核心区石板路2300多米。
  “老磨房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新地基小组老岳父家的,爱人我俩结婚后,两边住、两边照顾。每逢节假日,水磨房群旁边摆摊的摊铺有10多家,每家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收入最高的达七八千元。我家日收入最高到过两万元。”村民李永奇,家住平村小组,靠卖玉米面、苦荞面、甜荞面、蜂蜜、核桃油、茶叶、竹制品,撑起了6口之家的好日子。原生态苦荞面、甜荞面每市斤20元,原生态小麦面、玉米面每市斤20元,火灰玉米粑粑4元一个、10元3个,苦荞粑粑6元1个、2元一块……醒目的价格表就张贴在水磨房前临时小卖部的柱子上。村支书杨定平说:“全村每个节假日乡村特色旅游收入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八九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