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翔 三 塔
临翔,初名勐缅、后为缅宁和临沧。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西汉时属哀牢地,言德五年(1430年)设治建土司,清乾隆十二年改土归流设缅宁厅,民国时(1913年),改厅设缅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改称临沧县,临沧县有文字(傣文)记载历史有6000多年,同时也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最有名的就是临翔区三塔。
西北塔,又称西文笔塔,位于临沧市区西郊,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为砖石砌成的六角锥形塔,共八层,高约15米,塔身由一层比一层小的圆状重叠组成。基座上叠砌亚字形须弥座。塔体第五层和第七层分别有一个佛龛。史载明万历年间,正当勐缅(今临翔)长官司俸鼎、俸新居圈掌及后寨,迭受火灾,为镇邪以来填补当地在风水上的空缺而特建此塔。塔建在市区西边一座耸起的团山山顶上,西河水穿过峡谷流于山包脚下,塔山有封山锁水之势。西北塔虽为缅式,但受汉族密檐式塔的影响,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东文笔塔,在临沧市区东南5公里的高山顶上,清光绪二十四年(1896)通判萧泽春筹银500两修建。塔形为四方锥体,高9层20米,系风水景观塔,一方文风之象征。该塔基座为圆盘形状,圆盘直径10米,高50厘米,圆盘之上为四方形基座,基座以石条砌成两层呈阶梯状,每层石阶高20厘米,塔身为八层四方形密檐砖塔,整座塔高约20米,底层边宽4米,底层西边有一旁门,入内可见塔体中空,而以木架支撑,以上各层中部四面均开一券形窗洞。民间常以远观此塔预测天气,往往雨天将晴显白色,晴天将雨显灰暗色,应是塔表物质随空气湿度而变的结果。假日多有游人登临,是重阳登高览胜的好地方。
勐旺佛塔,在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南约500多米的山顶上,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勐旺佛塔高9层,约16.6米。基座以条石砌成,呈八边形,边宽3.5米,高约2米。基座上砖块加筑亚字形须弥座,其上塔身以约65度上收,以八边形球状体叠砌而成。傣历新年有僧侣和信徒于塔下进行供赕祭祀活动。勐旺佛塔系佛教佛塔,被佛教徒视为佛的化身,佛塔所在的小山有青松密林环绕,每年泼水节时,这里热闹非凡,是勐旺佛教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塔,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谱写着它们那不屈不扰的生命乐章。尽管它们没有荣誉的桂冠,然而山峦里每次绿叶的婆娑,树枝的摇曳,花朵的笑靥,果实的丰收,却是对三塔的礼赞。几百年来,季节无声,岁月无声。三塔,晨望旭日东升,夜观皓月西沉。年年岁岁陶醉于自然,陶醉于大地。莫非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欢庆,也许是生命意识自然的、毫不掩饰的流露。
沐日月光华,浴风霜雨露。谁说三塔在沉默?这雄踞大地的凛凛天柱,锋芒毕露,独指苍穹。抚弄粗砾生涩的岩石肌理,感受远古斧钺传递的强悍,窥探千古岩层的石罅,凝视悠悠历史的重压层层。从三塔中,可以感觉到,塔的深处透出一股雄悍的阳刚之气,具有一种豪放健壮之美。
山中雾霭袅袅,浮云也变得灰厚,阳光却着力地从云中斜出,照射着险峻的峰巅,粗犷地勾勒出塔嶙峋铁骨般的轮廓。贴近三塔,能听到它们的呼吸,三塔中有一种真切的声音传来,不是流泉汨汨,不是小鸟啁啾,而是一种硬物被撞击出的声音:叮叮当当,原来是风打岩石声令人振奋。
三塔的美在于它们的坚韧不拔,以及与群山不弃不离的交融,演绎着刚柔并济的美。我感悟出,三塔那一股股隐秘的不羁之力,这便是创造生命万物勃发恣肆的自然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