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金海棠 魅力亚微节

刊发时间:2018-01-14 A3版  作者:张伟锋

  涛涛澜沧江,滚滚向南流;美丽金海棠,年年都绽放。云南省临沧市,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因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举办而驰名中外。
  翻开中国地图,阅览古今史料。不难看出,临沧,是一颗熠熠生辉的绿色明珠。一条大江纵贯全市:澜沧江在境内有306公里,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3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是国家重要水电基地。一片沃土神奇美丽丰富: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约300公里,有3个国家级口岸;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64.69%,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一棵树历经千年:境内有一棵3200年历史的栽培型古茶树;是世界茶树和普洱茶的原产地,茶叶品质世界一流。一条路传承梦想: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缅铁路,把临沧孟定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经临沧清水河出境,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最有可能最快建成的陆上通道。一首歌传唱四方:《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以佤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著名的世界佤乡。
  在向前发展的坐标轴上,临沧敢于梦想,勇于尝试,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力图通过“微电影”这个艺术载体,搭建起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平台。2013年7月31日,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签约暨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评奖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央新影集团如期举行。期间,确定了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于当年11月19日至22日举办,并永久落户临沧市。
  作为微电影艺术界盛大节日的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临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3年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以“亚洲风·中国梦·临沧情”为主题,以“全国有品牌、亚洲有影响、世界有声音、社会有美誉、经济有回报”为主旨,表彰亚洲各国优秀微电影作品及影视人员,鼓励亚洲各国影视艺术创作多出精品,繁荣亚洲各国影视艺术事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宣传推介中国、云南、临沧,提高“世界佤乡、天下茶尊,大美临沧、恒春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所设立的最高奖项为“金海棠奖”。这个奖项的名称,来自临沧市耿马自治县独有的中国独具特色的珍稀植物——长翅秋海棠。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云南省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在耿马县孟定镇邱山、芒艾一带发现了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长翅秋海棠,并将其带回植物研究所进行栽培与鉴定;2000年正式确定其为秋海棠中的一个新种,并列为《云南植物志》中珍稀植物。据调查,目前我国其他地方尚未发现该物种,为耿马县所独有,故又名耿马金海棠。在设立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时,组委会从这一独具特色的珍稀植物中得到了灵感,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命名为“金海棠奖”。
  时间在悄然流逝,厚度在逐渐增加。自2013年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已经圆满地走过了五个春秋,“金海棠奖”参评作品数量逐年增多,作品质量逐年提高。五年来,收到参赛作品共计14068部,其中,首届为1715部,第二届为2237部,第三届为2498部,第四届为3258部,第五届为4360部;获奖作品共计1086部,其中,首届为186部,第二届为175部,第三届为185部,第四届为275部,第五届为265部。在已举办的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从来源看,作品既来自全国各地,又来自亚洲各国;既出自专业机构制作,也出自业余爱好者拍摄,还有在校大学生作品;从题材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健康向上。实践证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魅力在不断显现,它已成为临沧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成为全国乃至亚洲一个独具特色和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讲述了中国精彩故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明。
  毫无疑问,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是目前最具影响力、最有权威性、最有美誉度、最具品牌价值、最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的微电影大奖之一。凭借着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这个影响甚大的活动,临沧提出了“打造亚洲微电影城”的目标,相继建成了亚洲微电影博物馆、影院、庄园、主题酒店——金海棠·东港大酒店,挂牌成立了亚洲微电影学院和学会。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亚洲微电影学院,它是国内第一个被批准公开招生的微电影学院,隶属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致力于打造集拍摄、后期制作、表演、导演、编剧、学术研究、营销策划为一体的“亚洲微电影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亚洲微电影学术研究高地”。同时,临沧以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为微电影企业在临沧投资兴业提供最广阔的空间,把临沧市打造成了亚洲微电影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亚洲微电影人才向往的高地、亚洲微电影成本降低的盆地、亚洲微电影企业盈利的福地。
  由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举办,临沧迎来了韩国、印度、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瑞士、英国、美国、塞拉利昂等世界各国的宾客,其中不乏斯琴高娃、王馥荔、沈丹萍、马德华、丁荫楠、尤小刚、冯小宁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主创人员和影视大咖,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同样,由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让外界对临沧的生态和人文优势、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临沧的招商引资工作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自2013年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以来,临沧始终秉承“亚洲风·中国梦·临沧情”的主题,积极顺应微电影发展的蓬勃态势,展示微影魅力,凝聚微影力量,培育微影人才,繁荣微影文化,不断谱写微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微电影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创作了一批反映临沧发展变化的微电影剧本,拍摄了一批优秀的临沧题材微电影,培养了一批热爱微电影事业的文艺工作者,厚植了临沧与微电影的不解之缘。五年来,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影响力逐步扩大,参与度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地优秀微电影作品交流、展示、传播的年度盛宴,是引领微电影创作、增进情感交流、推动文化合作、带动微电影艺术繁荣和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佤歌悠扬,情醉边地风光;金色海棠,汇聚大美临沧。临沧,是著名的恒春之都,是文化资源的黄金富矿、文艺创作的理想天堂、影视生产的天然影棚,是亚洲微电影的家园。五年来,微电影选择了临沧,临沧也哺育了微电影;放眼未来,临沧将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办成一流的微电影盛会、文化盛会、友谊盛会,努力推动微电影事业迈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1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璀璨金海棠 魅力亚微节

刊发时间:2018-01-14 A3版  作者:张伟锋 【字体:大 中 小】

  涛涛澜沧江,滚滚向南流;美丽金海棠,年年都绽放。云南省临沧市,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因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举办而驰名中外。
  翻开中国地图,阅览古今史料。不难看出,临沧,是一颗熠熠生辉的绿色明珠。一条大江纵贯全市:澜沧江在境内有306公里,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3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是国家重要水电基地。一片沃土神奇美丽丰富: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约300公里,有3个国家级口岸;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64.69%,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一棵树历经千年:境内有一棵3200年历史的栽培型古茶树;是世界茶树和普洱茶的原产地,茶叶品质世界一流。一条路传承梦想: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缅铁路,把临沧孟定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经临沧清水河出境,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最有可能最快建成的陆上通道。一首歌传唱四方:《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以佤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著名的世界佤乡。
  在向前发展的坐标轴上,临沧敢于梦想,勇于尝试,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力图通过“微电影”这个艺术载体,搭建起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平台。2013年7月31日,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签约暨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评奖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央新影集团如期举行。期间,确定了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于当年11月19日至22日举办,并永久落户临沧市。
  作为微电影艺术界盛大节日的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临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3年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以“亚洲风·中国梦·临沧情”为主题,以“全国有品牌、亚洲有影响、世界有声音、社会有美誉、经济有回报”为主旨,表彰亚洲各国优秀微电影作品及影视人员,鼓励亚洲各国影视艺术创作多出精品,繁荣亚洲各国影视艺术事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宣传推介中国、云南、临沧,提高“世界佤乡、天下茶尊,大美临沧、恒春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所设立的最高奖项为“金海棠奖”。这个奖项的名称,来自临沧市耿马自治县独有的中国独具特色的珍稀植物——长翅秋海棠。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云南省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在耿马县孟定镇邱山、芒艾一带发现了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长翅秋海棠,并将其带回植物研究所进行栽培与鉴定;2000年正式确定其为秋海棠中的一个新种,并列为《云南植物志》中珍稀植物。据调查,目前我国其他地方尚未发现该物种,为耿马县所独有,故又名耿马金海棠。在设立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时,组委会从这一独具特色的珍稀植物中得到了灵感,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命名为“金海棠奖”。
  时间在悄然流逝,厚度在逐渐增加。自2013年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已经圆满地走过了五个春秋,“金海棠奖”参评作品数量逐年增多,作品质量逐年提高。五年来,收到参赛作品共计14068部,其中,首届为1715部,第二届为2237部,第三届为2498部,第四届为3258部,第五届为4360部;获奖作品共计1086部,其中,首届为186部,第二届为175部,第三届为185部,第四届为275部,第五届为265部。在已举办的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从来源看,作品既来自全国各地,又来自亚洲各国;既出自专业机构制作,也出自业余爱好者拍摄,还有在校大学生作品;从题材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健康向上。实践证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魅力在不断显现,它已成为临沧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成为全国乃至亚洲一个独具特色和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讲述了中国精彩故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明。
  毫无疑问,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是目前最具影响力、最有权威性、最有美誉度、最具品牌价值、最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的微电影大奖之一。凭借着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这个影响甚大的活动,临沧提出了“打造亚洲微电影城”的目标,相继建成了亚洲微电影博物馆、影院、庄园、主题酒店——金海棠·东港大酒店,挂牌成立了亚洲微电影学院和学会。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亚洲微电影学院,它是国内第一个被批准公开招生的微电影学院,隶属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致力于打造集拍摄、后期制作、表演、导演、编剧、学术研究、营销策划为一体的“亚洲微电影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和“亚洲微电影学术研究高地”。同时,临沧以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为微电影企业在临沧投资兴业提供最广阔的空间,把临沧市打造成了亚洲微电影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亚洲微电影人才向往的高地、亚洲微电影成本降低的盆地、亚洲微电影企业盈利的福地。
  由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举办,临沧迎来了韩国、印度、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瑞士、英国、美国、塞拉利昂等世界各国的宾客,其中不乏斯琴高娃、王馥荔、沈丹萍、马德华、丁荫楠、尤小刚、冯小宁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主创人员和影视大咖,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同样,由于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让外界对临沧的生态和人文优势、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临沧的招商引资工作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自2013年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以来,临沧始终秉承“亚洲风·中国梦·临沧情”的主题,积极顺应微电影发展的蓬勃态势,展示微影魅力,凝聚微影力量,培育微影人才,繁荣微影文化,不断谱写微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微电影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创作了一批反映临沧发展变化的微电影剧本,拍摄了一批优秀的临沧题材微电影,培养了一批热爱微电影事业的文艺工作者,厚植了临沧与微电影的不解之缘。五年来,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影响力逐步扩大,参与度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地优秀微电影作品交流、展示、传播的年度盛宴,是引领微电影创作、增进情感交流、推动文化合作、带动微电影艺术繁荣和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佤歌悠扬,情醉边地风光;金色海棠,汇聚大美临沧。临沧,是著名的恒春之都,是文化资源的黄金富矿、文艺创作的理想天堂、影视生产的天然影棚,是亚洲微电影的家园。五年来,微电影选择了临沧,临沧也哺育了微电影;放眼未来,临沧将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办成一流的微电影盛会、文化盛会、友谊盛会,努力推动微电影事业迈向更高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