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党建引领“村改居”工作
组织推动 部门联动 党员带动 活动促动
临翔区党建引领“村改居”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光菊 白湘荣) 近年来,临翔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以忙畔街道忙令社区为试点探索经验并向各社区辐射推广,通过组织推动、部门联动、党员带动、活动促动扎实推进“村改居”工作,实现临翔主城区农村向社区的转变。
组织推动,确保居民住房有保障就业有机会。结合失地农民“无地可耕、无事可做”的实际情况,社区党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重点推进建设“安居房”和铺设“就业路”两项工作。总支引领建设“安居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社区党总支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反复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做通居民思想工作并为居民建房出谋划策,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顺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党员带头铺设“就业路”。鼓励党员带动居民开办农家乐、休闲山庄、小超市、洗车店等积极创业并带动居民创业致富;在社区公约中规定“积极就业、主动创业、勤劳致富、自信自强”等内容,依托社区科普大学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并协调各行业用工单位定期到社区举办居民就业招聘会,为居民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鼓励居民积极创业就业。目前,社区人口就业率达90%以上。
部门联动,确保社区共建机制化共享常态化。以共驻共建的思路,确保驻社区部门(单位)、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建机制抓共建。建立“大党工委”工作机制,组建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驻区单位、企业共同参与的社区“大党工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互动联建”活动;社区与驻区单位、企业签订共建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将驻区单位、企业开展共建情况作为综治维稳、文明单位创建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社区和驻区单位、企业“党员联管、组织联动、资源联用、责任联担”。做实事促共享。驻区单位用工优先考虑社区居民,为居民解决就业问题,降低用工成本;定期到社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知识讲座、文艺演出、上门义诊、关怀慰问等活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惠民实事,实现共驻共享常态化。
党员带动,确保社区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面对新形势,社区党总支聚焦本职,以精细化管理、便捷化服务为核心,推动职能职责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全区社会治安网格化治理为契机,将整个社区划分为6个大网格,47个小网格,选派党员网格员,每个大网格、小网格分别由1名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和1名党员小组长担任网格员,全面负责网格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网格巡查工作制度,每个网格员每天早、中、晚各巡查网格1次,区域内有问题、有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掌握,居民有事情、有困难网格员第一时间办理。区直机关6个驻社区单位分别挂钩6个大网格,与6个党支部分别“结对共建”, 47名在职党员挂钩47个小网格担任联络员,负责收集辖区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流动人口的玉龙花园保小区设立党群活动中心,公示党员住户,党员住户义务轮值为居民提供咨询、代办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以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带动居民互帮互助,确保社区居民找得到党得组织、看得到党的形象、听得见党的声音。开展精准化服务。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取消社区招商引资、经济指标等10余项工作任务,推动资源、人力、财力向社区一线下沉,进驻社区的办理事项全部为服务事项,每年拨付每个社区不少于15万元的经费。每个居民小组都有1个标准化的活动阵地;建设社区“为民服务站”,为居民办理公租房申请、准生证办理等30多项服务事项;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为100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设立党群“便民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常用药品、书籍借阅等小微服务;向居民公示挂钩服务社区的各专业党员干部身份信息和联系电话,向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活动促动,确保社区民风更和谐社风更文明。党员活动树标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确定每月1日为“党费缴纳暨党员集中活动日”,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我是党员我做到”“最美党员评选”“党员流动红旗”评选等活动,538名驻区单位党员和655名居住地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6支,为社区居民服务1660人次,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普惠活动促文明。修建傣族泼水广场、居民文化活动广场,配置齐全的文体设施,确保每个居民小组至少有1支文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普惠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引导居民从“吃饱饭、住好房、穿好衣”向“讲文明、树新风、谦友爱”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