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法治建设 护航临沧发展
——我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回眸
近年来,我市以改革、创新、担当、实干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临沧新局面,为临沧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加强领导 提升水平
我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临沧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加强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筹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把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理念思路、目标任务、方式方法贯穿到组织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之中,把党的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督促领导干部履行好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统筹规划 完善体系
我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依法治市工作,制定《法治云南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任务分解》,实施“五五”依法治市规划、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形成有机统一、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法治临沧建设规划体系。自2016年3月被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突出从“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地方立法,完成《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两部地方立法,不断健全完善符合临沧实际的地方法规体系。
依法行政 转变职能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界定和规范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人员编制,进一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逐步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各级政务(为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为群众及企业提供集中规范、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诉讼依法有序规范进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超过5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依规及时公开“三公经费”、政府预算、基础建设、重大决策事项以及涉及民生领域的政务事项,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深化改革 公正司法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实施司法人员分类改革,遴选出“员额制”入额法官191人、检察官170人,将85%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司法办案一线。实施司法权力运用机制改革,实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管,基本实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得到充分保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执行立案登记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诉权和司法人权;加强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领导干部、司法人员干预司法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的制度机制,大力推进公益诉讼制度改革,保证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注重宣传 营造氛围
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深化拓展“法律六进”,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突出重点对象,抓好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农民和流动人口、边民、少数民族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法治走边关”“法治基层行”等活动,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积极创办“法治在线”“法治临沧”“临沧微普法”等品牌栏目,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推进法治临沧建设的经验成效,形成线上线下法治宣传全覆盖。此外,积极构建具有临沧特点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实施法治文化、精神文明、思想道德一体建设,大力选树“感动临沧年度人物”“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形成尊崇法治、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社区公约、行业规范等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