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取得最新科学结果

刊发时间:2018-01-16 A1版  作者: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董瑞丰)    人类首次利用遥远的类星体成功探测了宇宙结构形成历史。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日前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通过观测距离地球68亿光年至105亿光年之间宇宙深处类星体的空间分布,发现了显著的红移畸变信号。
  红移畸变现象,是星体在局部引力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三维成团模式。该信号由于与引力直接相关,是在宇宙学尺度上研究引力的最重要探针之一。
  据悉,本次观测到的红移畸变信号,产生于宇宙只有今天1/3至1/2大小的时期。该发现对后续的暗能量及引力性质等宇宙学前沿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eBOSS合作组共发布7篇科学论文,其中2篇分别由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和博士研究生王丹丹担任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王钰婷博士担任核心作者。
  2001年,人类首次通过观测星系的成团性,在近邻宇宙中发现了红移畸变现象。2017年,eBOSS合作组首次利用类星体发现显著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
  eBOSS项目于2014年启动,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最大星系光谱巡天项目,包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内的多国研究机构加入其中。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1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国家天文台取得最新科学结果

刊发时间:2018-01-16 A1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董瑞丰)    人类首次利用遥远的类星体成功探测了宇宙结构形成历史。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日前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通过观测距离地球68亿光年至105亿光年之间宇宙深处类星体的空间分布,发现了显著的红移畸变信号。
  红移畸变现象,是星体在局部引力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三维成团模式。该信号由于与引力直接相关,是在宇宙学尺度上研究引力的最重要探针之一。
  据悉,本次观测到的红移畸变信号,产生于宇宙只有今天1/3至1/2大小的时期。该发现对后续的暗能量及引力性质等宇宙学前沿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eBOSS合作组共发布7篇科学论文,其中2篇分别由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和博士研究生王丹丹担任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王钰婷博士担任核心作者。
  2001年,人类首次通过观测星系的成团性,在近邻宇宙中发现了红移畸变现象。2017年,eBOSS合作组首次利用类星体发现显著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
  eBOSS项目于2014年启动,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最大星系光谱巡天项目,包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内的多国研究机构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