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父母的双手

刊发时间:2018-01-21 A3版  作者:李有旺

  工作在外,娶妻生子,便筑就了老家之外的一个家。除了公休日,与老家的亲近就日益少了。但内心深处,割舍不去的是对老家的依恋和父母的牵挂,有限的时空阻隔不断无限的情思,我想念老家,挂念父母。每想及在农村的辛苦劳作的父母亲,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的那双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天亮到天黑,忙完这样活计,又从事着那样活计,总不言累。地里的庄稼要伺弄,锄土、施肥、打药;秋收时,要割,要打,要背,要颗粒归仓;家里喂养着牲畜,大牲畜要赶到山上放牧,生猪、鸡鸭要经常喂食,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的双手。在农村,家务事很烦琐,要做饭菜,要喂养猪鸡,要修理农具,要缝补浆洗,这些,也离不开父母的双手。无论农忙农闲,无论晴天雨天,父母亲的那双手就是停不下来。
  父亲的那双手,是典型的农村男性从事农活的手。他的手,已经与农活打了半辈子交道,不管再做多么苦多么重的活,手掌已不会起血泡。父亲的手掌大,厚,手掌心的颜色呈淡黄色,手掌的指跟位置和指头的骨节部位厚厚凸起;手背上青筋暴露,手背的指跟部位长着浓密的黑毛,指头粗、短,指甲硬、扁。父亲的这双手,轻的时候握着锄把、刀把、犁把,重的时候抱着石头、搂着重木、举着铁锤。农忙季节,父亲要犁田、要耙地、要锄禾,要端驮子、要挑重担,要一遍遍侍弄庄稼;农闲季节,父亲的双手也不得闲着。作为农村人,农忙季节要育好稻、种好麦、植好玉米,民以食为天啊,弄好吃的这是头等大事。农闲季节要出外挣钱,补贴家用,要买食盐、要买化肥、要买衣服、要买鞋袜、要交电费、要交孩子的书学费,什么都得用钱。天上不会掉下面包,这钱,大多要靠父亲的双手去挣。为了挣几块钱,父亲要去帮人家起房盖屋,要去帮人家砌石墙,要去做苦力。挣钱不易,每个硬币都要过手掌心磨出来的。
  母亲的那双手我从来没有见她洗干净过。我想,就算用半包洗衣粉、一条肥皂也不会将母亲的双手洗干净。那双手,要割猪草、要缝缝补补、要洗洗涮涮、要挖地掘土、要薅草施肥,手背手掌都黑黝黝的,指甲凹陷,手掌心纹络深陷,手指骨节突出。母亲说,她的指甲在幼小时是饱满的,就像我的手指甲一样,只是长大后经常做农活,指甲变凹陷了。母亲还说,手指甲饱满的人长大后会享福。想想我倒是确实享福,父母将我攻读成材,我无须在田地里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而母亲,我倒不觉得她怎样享福,尽管有两个儿女参加了工作,但她还是那样操劳,她的手还是闲不下来。不知道母亲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怎样劝她,她的双手仍然一直忙碌不停。
  如今,父母年近六旬了。虽算不上年事老高,但对一些人来说,大多已经退休享福了。退休后,他们有工资做保障,生活无忧,打打门球、练练体操、养养鸟儿、种种花草,或打打象棋、搓搓麻将、玩玩扑克,或聚众聊天、出外旅游,或借以调节似地偶尔做做体力活。我的父母亲就没有这样好的命运了,在农村,60岁左右的老人还是主劳力,插秧季节到了,还得插秧、还得放田水、还得犁田;秧苗长青了,还要灌水、还要施肥、还要除草、还要打药;播种季节来临,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平整土地、要播撒种子;庄稼长高了,要担农肥或化肥去田地里施,要薅铲庄稼;秋收季节,要把粮食赶在雨水来临之前收获回家。稍微清闲时,要喂养猪鸡、要到山上放牧、要在家带领孩子、要办理好家务。一年四季,风里雨里,一双手忙碌不停。前不久,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在家里要做这、要做那的,永无休息的日子,便想到把他们接到我工作的县城里的“家”来居住。父母亲来了,开头几天倒住得很舒心,几天后,就发现他们一会坐、一会起的,有时又见他们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起初,我们还以为哪儿怠慢了他们,便处处小心起来。可我们发现父母还是很不安生,有一天,母亲直接向我提出说要回老家了。我急着问,是不是我们哪里对你们不好?母亲说,你们对我们很好,吃得好、住得好、穿得暖,可我们不自在啊,你这里没什么做的,我们闷得慌啊。我劝他们,家里边的事有弟弟和弟妹料理着,你们就不要担心和牵挂了,就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最后,父母还是回去了。回老家后的父母亲,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又要为家务活计忙碌不停了,他们的双手肯定又停不下来了。
  父母亲的双手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读了数以万计书籍的我,真正能够用心阅读这本大书应该是在我为人父亲之后。这本书,记录着父母一生的辛劳,凝聚着父母对支撑家庭辛勤付出的真情。这本书,作为子女,是一辈子也难以全面读懂的,是一辈子也读不完的。怀想起父母的双手,我的心灵常常被这本书籍里的文字感染着……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2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感怀父母的双手

刊发时间:2018-01-21 A3版  作者:李有旺 【字体:大 中 小】

  工作在外,娶妻生子,便筑就了老家之外的一个家。除了公休日,与老家的亲近就日益少了。但内心深处,割舍不去的是对老家的依恋和父母的牵挂,有限的时空阻隔不断无限的情思,我想念老家,挂念父母。每想及在农村的辛苦劳作的父母亲,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的那双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天亮到天黑,忙完这样活计,又从事着那样活计,总不言累。地里的庄稼要伺弄,锄土、施肥、打药;秋收时,要割,要打,要背,要颗粒归仓;家里喂养着牲畜,大牲畜要赶到山上放牧,生猪、鸡鸭要经常喂食,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的双手。在农村,家务事很烦琐,要做饭菜,要喂养猪鸡,要修理农具,要缝补浆洗,这些,也离不开父母的双手。无论农忙农闲,无论晴天雨天,父母亲的那双手就是停不下来。
  父亲的那双手,是典型的农村男性从事农活的手。他的手,已经与农活打了半辈子交道,不管再做多么苦多么重的活,手掌已不会起血泡。父亲的手掌大,厚,手掌心的颜色呈淡黄色,手掌的指跟位置和指头的骨节部位厚厚凸起;手背上青筋暴露,手背的指跟部位长着浓密的黑毛,指头粗、短,指甲硬、扁。父亲的这双手,轻的时候握着锄把、刀把、犁把,重的时候抱着石头、搂着重木、举着铁锤。农忙季节,父亲要犁田、要耙地、要锄禾,要端驮子、要挑重担,要一遍遍侍弄庄稼;农闲季节,父亲的双手也不得闲着。作为农村人,农忙季节要育好稻、种好麦、植好玉米,民以食为天啊,弄好吃的这是头等大事。农闲季节要出外挣钱,补贴家用,要买食盐、要买化肥、要买衣服、要买鞋袜、要交电费、要交孩子的书学费,什么都得用钱。天上不会掉下面包,这钱,大多要靠父亲的双手去挣。为了挣几块钱,父亲要去帮人家起房盖屋,要去帮人家砌石墙,要去做苦力。挣钱不易,每个硬币都要过手掌心磨出来的。
  母亲的那双手我从来没有见她洗干净过。我想,就算用半包洗衣粉、一条肥皂也不会将母亲的双手洗干净。那双手,要割猪草、要缝缝补补、要洗洗涮涮、要挖地掘土、要薅草施肥,手背手掌都黑黝黝的,指甲凹陷,手掌心纹络深陷,手指骨节突出。母亲说,她的指甲在幼小时是饱满的,就像我的手指甲一样,只是长大后经常做农活,指甲变凹陷了。母亲还说,手指甲饱满的人长大后会享福。想想我倒是确实享福,父母将我攻读成材,我无须在田地里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而母亲,我倒不觉得她怎样享福,尽管有两个儿女参加了工作,但她还是那样操劳,她的手还是闲不下来。不知道母亲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怎样劝她,她的双手仍然一直忙碌不停。
  如今,父母年近六旬了。虽算不上年事老高,但对一些人来说,大多已经退休享福了。退休后,他们有工资做保障,生活无忧,打打门球、练练体操、养养鸟儿、种种花草,或打打象棋、搓搓麻将、玩玩扑克,或聚众聊天、出外旅游,或借以调节似地偶尔做做体力活。我的父母亲就没有这样好的命运了,在农村,60岁左右的老人还是主劳力,插秧季节到了,还得插秧、还得放田水、还得犁田;秧苗长青了,还要灌水、还要施肥、还要除草、还要打药;播种季节来临,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平整土地、要播撒种子;庄稼长高了,要担农肥或化肥去田地里施,要薅铲庄稼;秋收季节,要把粮食赶在雨水来临之前收获回家。稍微清闲时,要喂养猪鸡、要到山上放牧、要在家带领孩子、要办理好家务。一年四季,风里雨里,一双手忙碌不停。前不久,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在家里要做这、要做那的,永无休息的日子,便想到把他们接到我工作的县城里的“家”来居住。父母亲来了,开头几天倒住得很舒心,几天后,就发现他们一会坐、一会起的,有时又见他们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起初,我们还以为哪儿怠慢了他们,便处处小心起来。可我们发现父母还是很不安生,有一天,母亲直接向我提出说要回老家了。我急着问,是不是我们哪里对你们不好?母亲说,你们对我们很好,吃得好、住得好、穿得暖,可我们不自在啊,你这里没什么做的,我们闷得慌啊。我劝他们,家里边的事有弟弟和弟妹料理着,你们就不要担心和牵挂了,就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最后,父母还是回去了。回老家后的父母亲,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又要为家务活计忙碌不停了,他们的双手肯定又停不下来了。
  父母亲的双手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读了数以万计书籍的我,真正能够用心阅读这本大书应该是在我为人父亲之后。这本书,记录着父母一生的辛劳,凝聚着父母对支撑家庭辛勤付出的真情。这本书,作为子女,是一辈子也难以全面读懂的,是一辈子也读不完的。怀想起父母的双手,我的心灵常常被这本书籍里的文字感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