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刊发时间:2018-01-21 A2版  作者:戴春富

打牢基础   补齐短板

临翔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戴春富)    临翔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夯实基础,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抓实农业产业基础。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方式,抓实产业发展基础。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37.6万亩,其中,核桃96万亩、咖啡5万亩、亩坚果21万亩。巩固提升油菜、烤烟传统产业14.6万亩。累计建成茶园面积24.8万亩,“忙麓山古茶园”“和平茶园”分别被评为云南省“魅力古茶园”和“秀美茶园”,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和“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农民合作社865个,发展订单农业。着力培育芭蕉芋、桑园、金线莲等新兴产业,2017年被列为云南省农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县。规上工业企业达32户,全区民营企业达20733户。南美生态旅游度假区、玉龙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成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8个和村级服务点77个。
  抓实农村基础设施。结合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破解农村发展的瓶颈。着力抓好铁路、高速路等重点项目,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启动28个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同步推进非贫困村砂石路建设。完成3条(段)77公里通畅工程,累计建成通村硬化道路646公里。建制村通畅率、招呼站覆盖率达100%。完成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47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22所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校舍1.6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7所,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890平方米。建成2个乡级养老院、20个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推进26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人畜饮水和安全用电有保障,危险路段防护措施设置、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全覆盖。
  抓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明确区、乡、村三级河长548名,实现河湖库渠三级河长全覆盖,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万亩、荒山造林3万亩,种植木本油料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06%。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称号。南美乡和博尚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02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社区)”。
  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该区稳步实施“七改三清”工作。启动实施蚂蚁堆、平村等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5个;有效治理污水自然村526个。博尚、圈内等8个乡(镇)垃圾处理场相继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制定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自然村797个,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6.9%。建成改造城乡公厕164个,养殖小区8个。完成旧村改造108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5个,创建洁净村庄170个,洁净庭院2560户。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2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临翔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刊发时间:2018-01-21 A2版  作者:戴春富 【字体:大 中 小】

打牢基础   补齐短板

临翔区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戴春富)    临翔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夯实基础,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抓实农业产业基础。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方式,抓实产业发展基础。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37.6万亩,其中,核桃96万亩、咖啡5万亩、亩坚果21万亩。巩固提升油菜、烤烟传统产业14.6万亩。累计建成茶园面积24.8万亩,“忙麓山古茶园”“和平茶园”分别被评为云南省“魅力古茶园”和“秀美茶园”,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和“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农民合作社865个,发展订单农业。着力培育芭蕉芋、桑园、金线莲等新兴产业,2017年被列为云南省农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县。规上工业企业达32户,全区民营企业达20733户。南美生态旅游度假区、玉龙湖旅游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成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8个和村级服务点77个。
  抓实农村基础设施。结合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破解农村发展的瓶颈。着力抓好铁路、高速路等重点项目,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启动28个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同步推进非贫困村砂石路建设。完成3条(段)77公里通畅工程,累计建成通村硬化道路646公里。建制村通畅率、招呼站覆盖率达100%。完成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47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22所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校舍1.6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7所,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890平方米。建成2个乡级养老院、20个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推进26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人畜饮水和安全用电有保障,危险路段防护措施设置、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全覆盖。
  抓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明确区、乡、村三级河长548名,实现河湖库渠三级河长全覆盖,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万亩、荒山造林3万亩,种植木本油料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06%。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称号。南美乡和博尚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02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社区)”。
  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该区稳步实施“七改三清”工作。启动实施蚂蚁堆、平村等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5个;有效治理污水自然村526个。博尚、圈内等8个乡(镇)垃圾处理场相继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制定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自然村797个,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6.9%。建成改造城乡公厕164个,养殖小区8个。完成旧村改造108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5个,创建洁净村庄170个,洁净庭院256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