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刊发时间:2018-02-12 A3版  作者:王奎荣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六部分集中论述了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如何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和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问题。临沧工业经济,一方面总量小,另一方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临沧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质的提升上,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对新时代推动临沧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学懂弄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
  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涉及发展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提升,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变革,涉及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懂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知识,还要学会用辩证法指导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更要学会应用创新手段通过改革和法制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新发展理念要“深学笃用”。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化,企业家应对新发展理念“深学笃用”, 学懂弄通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把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推动企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具市场竞争力,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把创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创新是实体经济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应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推动投融资方式创新。创新思维方式,是新时代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创业者和企业家应吸取过去一些企业盲目投资的教训,算好投资账,注重有效投资,避免无效投资,确保投资有回报、有效益;应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企业发展普遍遇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但要看到新时代融资渠道很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完善担保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要获得融资支持,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一方面,观念应从过去单一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向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转变。应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股改,使企业满足资本市场融资、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产业基金、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条件。另一方面,实体企业既要培养懂银行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的人才,更要培养懂资本市场融资运作的人才。同时,企业家应树立诚信意识,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赢得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
  ——推进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传统的管理、营销模式,成本高,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应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去可要可不要的管理层级,降低企业成本。在产品营销上,过去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的营销店等,应推动变成体验店,通过体验店推行线下体验和宣传推广产品、线上卖产品的经营模式,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提高效益。
  ——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制造业是技术进步和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主战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在于推进整体技术进步,加快突破若干重要战略性行业的重大关键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企业不注重创新,难以有生命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把协调作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工业经济,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从工业企业讲,应根据需求侧的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始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代企业家,应学会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善于围绕需求侧变化,按照企业不求做大但求做强、产品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思路,做大主业、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强企业。
  (三)把绿色作为工业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并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工业的问题。工业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临沧市要与全国全省同步步入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工业作为重要战略措施,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应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措施,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临沧制造业,应在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上着力,在解决“大品牌、小产业”“大产业、无品牌”上着力,不但应把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做得更响,更应把产业做大;不但应加快推进具有较大规模高原特色产业基地的坚果、咖啡、核桃、蔗糖等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推动产业链延伸,更应把品牌做响,推动提升临沧工业企业产品制造、原材料供给、现代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质量。对资源消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占有份额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强化质量标杆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应坚持严把产品质量关,特别是茶叶、核桃、咖啡、坚果、蔬菜等生物食品制造业,从源头管控、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必须有严的措施;应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对临沧优势特色产品,应整合品牌,创建统一的公共品牌、区域品牌,集中宣传推广品牌,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做响、产业做大;应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工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把开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企业家应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意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东西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临沧“辐射中心前沿窗口”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外向型消费品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企业家应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善于抢抓机遇,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面向缅甸和南亚东南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寻求项目;应学会推动本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大的市场;应学会与实力雄厚、技术和人才聚集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解决企业有资源、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制约,通过引资、引技、引智合作开发,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五)把共享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实体企业,实际是一个共享的实体、共享的企业。做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共享创造的产品,政府获得税收、企业获得价值、员工获得工资、原料供应商获得收益。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因此,企业家应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让各方都得到利益,赢得各方的支持,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4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刊发时间:2018-02-12 A3版  作者:王奎荣 【字体:大 中 小】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六部分集中论述了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如何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和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问题。临沧工业经济,一方面总量小,另一方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临沧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质的提升上,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对新时代推动临沧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学懂弄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
  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涉及发展观念转变和知识能力提升,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变革,涉及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懂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知识,还要学会用辩证法指导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更要学会应用创新手段通过改革和法制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新发展理念要“深学笃用”。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化,企业家应对新发展理念“深学笃用”, 学懂弄通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把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推动企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具市场竞争力,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把创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创新是实体经济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应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推动投融资方式创新。创新思维方式,是新时代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创业者和企业家应吸取过去一些企业盲目投资的教训,算好投资账,注重有效投资,避免无效投资,确保投资有回报、有效益;应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企业发展普遍遇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但要看到新时代融资渠道很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完善担保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要获得融资支持,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一方面,观念应从过去单一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向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转变。应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股改,使企业满足资本市场融资、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产业基金、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条件。另一方面,实体企业既要培养懂银行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的人才,更要培养懂资本市场融资运作的人才。同时,企业家应树立诚信意识,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赢得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
  ——推进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传统的管理、营销模式,成本高,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应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去可要可不要的管理层级,降低企业成本。在产品营销上,过去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的营销店等,应推动变成体验店,通过体验店推行线下体验和宣传推广产品、线上卖产品的经营模式,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提高效益。
  ——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制造业是技术进步和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主战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在于推进整体技术进步,加快突破若干重要战略性行业的重大关键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企业不注重创新,难以有生命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把协调作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工业经济,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从工业企业讲,应根据需求侧的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始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代企业家,应学会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善于围绕需求侧变化,按照企业不求做大但求做强、产品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思路,做大主业、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强企业。
  (三)把绿色作为工业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并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工业的问题。工业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临沧市要与全国全省同步步入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工业作为重要战略措施,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应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措施,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临沧制造业,应在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上着力,在解决“大品牌、小产业”“大产业、无品牌”上着力,不但应把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做得更响,更应把产业做大;不但应加快推进具有较大规模高原特色产业基地的坚果、咖啡、核桃、蔗糖等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推动产业链延伸,更应把品牌做响,推动提升临沧工业企业产品制造、原材料供给、现代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质量。对资源消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占有份额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强化质量标杆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应坚持严把产品质量关,特别是茶叶、核桃、咖啡、坚果、蔬菜等生物食品制造业,从源头管控、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必须有严的措施;应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对临沧优势特色产品,应整合品牌,创建统一的公共品牌、区域品牌,集中宣传推广品牌,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做响、产业做大;应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工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把开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企业家应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意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东西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临沧“辐射中心前沿窗口”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外向型消费品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企业家应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善于抢抓机遇,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面向缅甸和南亚东南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寻求项目;应学会推动本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大的市场;应学会与实力雄厚、技术和人才聚集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解决企业有资源、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制约,通过引资、引技、引智合作开发,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五)把共享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实体企业,实际是一个共享的实体、共享的企业。做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共享创造的产品,政府获得税收、企业获得价值、员工获得工资、原料供应商获得收益。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因此,企业家应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让各方都得到利益,赢得各方的支持,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