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翁丁旅游专业合作社精准发力助脱贫

刊发时间:2018-02-13 A2版  作者: 赵津妍 赵健全

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新模式

沧源翁丁旅游专业合作社精准发力助脱贫

  本报讯  (通讯员   赵津妍  赵健全)   沧源自治县翁丁原始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新模式,翁丁村民通过值班、节假日演出、销售旅游商品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旅游收益。
  近年来,勐角乡党委与翁丁村通过整合新家园建设、幸福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在保留原寨子面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翁丁新村、东航示范村等项目建设。目前,新村已投资7000余万元,选址建设150套安居房,配套实施水、电、路、厨房、养殖小区、活动广场、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新的安居房已建设完成并分配到位,基础设施建成即可入住。乡党委和翁丁村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对老宅民房保护采取原址不变、修旧如旧、内部提升的方式,作为旅游接待和经营场所,在打好佤族风情品牌,抓出综合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娱乐购物特色的同时,围绕旅游六大要素,进一步提升景区吃、住、行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瞄准市场需求,推出特色旅游,高起点、高品味、高规格发展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和打造佤民居别墅客栈。既保护了佤族传统文化,让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让游客行得欢、住得下。
  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乡村旅游“造血”功能。培育一批导游、歌舞表演队伍。全村有本地导游3人,年收入超万元。2017年,组建文艺表演队1个30人,并投入55万元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打歌队和芦笙队、编舞、培训等,购置服装30套、道具12件和音响设备1套。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商品开发队伍。积极开发特色佤族织锦,制作衣服、挎包、毯子等,经过引导,翁丁村家家户户都已参与了生产和销售,现有特色佤族织锦手工作坊12户。培育一批住宿餐饮服务队伍。2017年,翁丁村扶持了3家特色民族村农家乐,从事佤族传统菜肴的制作和销售,年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目前,全村有农家客栈15家,可接待900人;有112张床位,可提供住宿服务。据估算,大寨自然村每年户均旅游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其接待力和服务力正在向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景区靠近。
  算好群众利益账,当好乡村旅游发展的“管家”。专业合作社在吸取原翁丁管委会有关旅游收入资金管理分配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召开社员代表会议,充分采纳群众意见,制定了可行性《翁丁原始部落旅游收入资金分配方案》。并与县旅投公司签定有关合同,遵循“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认真算好群众利益账,让群众利益最大化,当好乡村旅游发展的“管家”。其旅游收入的资金按三次分配。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和出售土特产而获取收益。
  仅2017年,翁丁村累计接待游客22554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19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目前,旅游收入已成为翁丁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柱。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翁丁旅游专业合作社精准发力助脱贫

刊发时间:2018-02-13 A2版  作者: 赵津妍 赵健全 【字体:大 中 小】

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新模式

沧源翁丁旅游专业合作社精准发力助脱贫

  本报讯  (通讯员   赵津妍  赵健全)   沧源自治县翁丁原始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新模式,翁丁村民通过值班、节假日演出、销售旅游商品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旅游收益。
  近年来,勐角乡党委与翁丁村通过整合新家园建设、幸福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在保留原寨子面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翁丁新村、东航示范村等项目建设。目前,新村已投资7000余万元,选址建设150套安居房,配套实施水、电、路、厨房、养殖小区、活动广场、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新的安居房已建设完成并分配到位,基础设施建成即可入住。乡党委和翁丁村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对老宅民房保护采取原址不变、修旧如旧、内部提升的方式,作为旅游接待和经营场所,在打好佤族风情品牌,抓出综合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娱乐购物特色的同时,围绕旅游六大要素,进一步提升景区吃、住、行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瞄准市场需求,推出特色旅游,高起点、高品味、高规格发展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和打造佤民居别墅客栈。既保护了佤族传统文化,让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让游客行得欢、住得下。
  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乡村旅游“造血”功能。培育一批导游、歌舞表演队伍。全村有本地导游3人,年收入超万元。2017年,组建文艺表演队1个30人,并投入55万元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打歌队和芦笙队、编舞、培训等,购置服装30套、道具12件和音响设备1套。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商品开发队伍。积极开发特色佤族织锦,制作衣服、挎包、毯子等,经过引导,翁丁村家家户户都已参与了生产和销售,现有特色佤族织锦手工作坊12户。培育一批住宿餐饮服务队伍。2017年,翁丁村扶持了3家特色民族村农家乐,从事佤族传统菜肴的制作和销售,年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目前,全村有农家客栈15家,可接待900人;有112张床位,可提供住宿服务。据估算,大寨自然村每年户均旅游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其接待力和服务力正在向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景区靠近。
  算好群众利益账,当好乡村旅游发展的“管家”。专业合作社在吸取原翁丁管委会有关旅游收入资金管理分配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召开社员代表会议,充分采纳群众意见,制定了可行性《翁丁原始部落旅游收入资金分配方案》。并与县旅投公司签定有关合同,遵循“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认真算好群众利益账,让群众利益最大化,当好乡村旅游发展的“管家”。其旅游收入的资金按三次分配。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和出售土特产而获取收益。
  仅2017年,翁丁村累计接待游客22554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19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目前,旅游收入已成为翁丁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