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我们需要具备些什么?
对于父母,我们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上学的时候,甚至是已经成家了,都没多少感觉,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哪怕我们都已经三十多岁了。逢年过节回家,总是要睡到像儿时一样被父母唤着乳名叫醒,做什么不小心把手弄破了,母亲总是会说:到底还是小孩子,手这么嫩,不像我们的手,都成老树皮了。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是去年过春节回家的时候,那时候,我30岁,姐姐31岁。细细想来,父母在我们这个年纪时,姐姐和我都八九岁了。
然而,心门,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被打开。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特别冷,就没出去散步,在家一边烤火一边看电视,刚好中央3台正在重播《朗读者》,看到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文章《写给母亲》,看着听着,心门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哭得稀里哗啦。也许上学的时候学过或者是在哪看过,当时年纪太小,没有那么深的感触。关键是在我们印象中,父亲还是那个家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亲也还是年轻时候的模样。
很长一段日子,脑海里会想起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这篇文章,总会莫名的伤感,所幸的是,我的父母还健在,一切还来得及,还不用去体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后悔的感觉。
那么,孝敬父母,我们需要具备些什么?
孝敬父母,需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一个总是对父母恶语相向,总是在责怪父母,总是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怎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人,让他孝敬父母,是不可能的。所以,孝敬父母,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父母把我们养大,感恩父母把我们培养成才,感恩父母从小到大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孝开始的基础。
孝敬父母,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能力。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典故讲述了晋人王祥因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但是,仅有一颗孝的心,就真的足够了吗?爱父母,孝敬父母,“爱”和“孝敬”是动词,是需要行动和能力的。歌曲《奉献》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是啊,我们拿什么来奉献给我们的父母?我们每个做儿女的,都要好好地追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孝敬父母要有能力,不是说作为儿女要赚多少钱,要给父母买多大的房子,要给父母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有,比如,父母生病了,要有治病的钱,父母想去哪里玩,要有玩的经济条件等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算父母“久病”,可能因为要工作,陪的时间不会有很多,但是,可以请保姆、护工,让父母生活的质量高一些;父母离得远,可以为父母买套房子,住在一起;父母生活得幸苦,可以让他们不要那么拼命等等。
孝敬父母,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常听人说: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我觉得说很有道理,也很精辟。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如果“爱”“爱的能力”“健康的身体”之间非要有关联,我想,健康是关键。一个人没有健康,无从谈孝。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的,平时少玩手机、少熬夜、少生气,多一点运动,多一些正能量,不要成为家人的负担,不要拖累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孝敬父母,身体健康是资本,是本钱。
孝敬父母,需要我们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父母变老的心态。我们80后这代人,都没怎么反应过来,父母就已经慢慢变老了。有一段时间,母亲的电话多了些,爱人感慨说:父母真的是老了,可能是孤独了。的确,我也感觉到了,母亲每次打电话,总是会叮嘱开车要慢一点,老家的谁谁因为酒后驾车出了车祸,医了多少钱还是走了,怎么怎么的;晚上出去散步也不要一个人,坏人多;邻居家的小侄女被人骗去传销了……听到母亲说有“坏人”,第一反应还是帮我们当作小孩子,其实,他们的防备心理还不如我们。没过多久,母亲又来电话了,还是说同样的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在我们长大成人的同时,父母已经慢慢变老了,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还是习惯性的像儿时一样依赖父母:回老家,晚上走夜路怕黑,总是要走在父母后面,夏天和父母去亲戚家,总是说怕遇到蛇,要父母走在前面……
当我们的父母变得唠叨时,当我们的父母动作没有年轻时利索时,当我们的父母洗菜不是那么干净时……请不要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老了,我们要接受他们变老的事实,要学会和他们相处。也许,等父母老了,要重新学习和父母如何相处了,就像当年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父母慢慢适应和我们相处一样。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是啊,趁父母还健在,要多尽一点孝心,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当发生争执的时候,多顺着父母一些,力所能及的为父母做一点事。常说的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但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取悦,只要他们高兴就好,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没关系。
孝敬父母不能等,找个适当的时机,闭上眼睛,带着心好好听听毛阿敏唱的《奉献》,想想我们能给父母什么?听听刘和刚唱的《我的老父亲》、阎维文唱的《母亲》,好好回忆一下歌词中你所经历的一幕幕,再看看《朗读者》中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这个节目。听了这些,看了这些,你是否早已经泪流满面。通过这些简单的环节,来把自己的心门打开,来回归自己的内心。孝的心门打开后,有什么样的感觉,跟着走就是了。比如我们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们就说。我们觉得父母一辈子辛苦了,想给他们洗一下脚,我们就去做……因为爱父母、孝敬父母需要能力,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一颗包容的心,更需要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