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刊发时间:2018-02-21 A3版  作者:阮露明丹

人才聚合   技能整合   服务融合

镇康县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本报讯   (通讯员   阮露明丹)2017年以来,镇康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聚合人才力量、发挥人才效应的基本思路,创新人才聚合、技能整合、服务融合方式,引进、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人才,上下联动,凝心聚气,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抓实引才这个重点,勾勒“同心圆”轨迹。 手中有“规”,心中有图,方可画好“同心圆”。组织部门严格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牵头抓总,聚合全县人才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钟声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作用,组建专家服务团。在该县建立勐堆乡蚌孔人工草地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勐捧镇南梳坝肉牛养殖示范基地2个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人工草山1500亩、指导养牛示范户30户养殖肉牛200头,并积极指导帮助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种草养畜工作。目前,该县第二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镇康县农业局甘蔗技术推广站)已完成申报正待批准。
  抓实育才这个基础,丰富“同心圆”内涵。填充色彩,方能确保 “同心圆”更为丰富、立体。启动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紧抓住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商务厅挂钩帮扶镇康县契机,采取“走出去”模式组织培训班2期,培训基层干部12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人、农业科技骨干120人、培养乡土人才100人。继续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完成2017年教学工作任务。启动“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年内选派2名人员赴省级部门培养深造。
  抓实用才这个关键,扩大“同心圆”半径。 延伸触角,方能确保工作开展更具影响力。开展市委联系专家申报推荐工作,推荐上报专家7名;启动县委联系专家库建设,各行业推荐上报县委联系专家46人;建设完成“五类人才”库建设工作,其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429人、社会工作人才64人、乡土拔尖人才16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12人、高技能人才22人。通过摸清底数、分类选派、正向引导,各类人才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主力军。
  抓实留才这个保障,瞄准“同心圆”圆心。瞄准圆心,方能确保 “同心圆”不变形。探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基层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有作为,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放宽事业单位招聘政策,严格执行乡(镇)工作人员最低服务年限规定,严格把关干部调动程序,督查落实乡(镇)工作补贴,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稳定。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85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镇康县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刊发时间:2018-02-21 A3版  作者:阮露明丹 【字体:大 中 小】

人才聚合   技能整合   服务融合

镇康县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本报讯   (通讯员   阮露明丹)2017年以来,镇康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聚合人才力量、发挥人才效应的基本思路,创新人才聚合、技能整合、服务融合方式,引进、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人才,上下联动,凝心聚气,引育并举画好人才服务“同心圆”。
  抓实引才这个重点,勾勒“同心圆”轨迹。 手中有“规”,心中有图,方可画好“同心圆”。组织部门严格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牵头抓总,聚合全县人才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钟声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作用,组建专家服务团。在该县建立勐堆乡蚌孔人工草地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勐捧镇南梳坝肉牛养殖示范基地2个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人工草山1500亩、指导养牛示范户30户养殖肉牛200头,并积极指导帮助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种草养畜工作。目前,该县第二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镇康县农业局甘蔗技术推广站)已完成申报正待批准。
  抓实育才这个基础,丰富“同心圆”内涵。填充色彩,方能确保 “同心圆”更为丰富、立体。启动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紧抓住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商务厅挂钩帮扶镇康县契机,采取“走出去”模式组织培训班2期,培训基层干部12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人、农业科技骨干120人、培养乡土人才100人。继续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完成2017年教学工作任务。启动“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年内选派2名人员赴省级部门培养深造。
  抓实用才这个关键,扩大“同心圆”半径。 延伸触角,方能确保工作开展更具影响力。开展市委联系专家申报推荐工作,推荐上报专家7名;启动县委联系专家库建设,各行业推荐上报县委联系专家46人;建设完成“五类人才”库建设工作,其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429人、社会工作人才64人、乡土拔尖人才16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12人、高技能人才22人。通过摸清底数、分类选派、正向引导,各类人才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主力军。
  抓实留才这个保障,瞄准“同心圆”圆心。瞄准圆心,方能确保 “同心圆”不变形。探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基层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有作为,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放宽事业单位招聘政策,严格执行乡(镇)工作人员最低服务年限规定,严格把关干部调动程序,督查落实乡(镇)工作补贴,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