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唠叨

刊发时间:2018-02-25 A3版  作者:李 彪

  我出生在滇东北宣威一个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妈妈总是很严厉,我常常在妈妈的唠叨中挨打,离开家乡后我才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
  上小学时,一把火烧毁了家里的房子,妈妈表情很痛苦,但她没有哭,没有怨天尤人,带着我在焦黑的土墙边搭了个棚子,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弟妹几个蜷缩在火塘边取暖。妈妈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她要为我们建一所新房子,她要我们好好读书,不识字没文化,才可怕才艰难。
  妈妈的唠叨是自强的。生活再难还得过,转眼到了年关,家里养不起猪,没有肉和油。妈妈让我到村里家境好一些的远房大爹家借一碗油过年。远房大爹不但不借,还比鸡骂狗数落了我一通。我不敢回家,躲到松草堆里偷偷地哭。妈妈狠狠的用细棍子边抽我边唠叨,有什么好哭的,不吃油不会死,争点气,明年我们一定能吃上肉!
  妈妈的唠叨是自立的。妈妈很勤劳,村里人刚起床,她已经砍柴打猪草回来啦;别人都睡了,她还在煤油灯下给我补衣服,督促我背书。弟妹们还小,妈妈常常要求我要做出榜样。家乡的冬天冰天雪地,上学的土路又硬又滑,光着脚走在上面刺骨的痛。我捡到了一双塑料底的大人鞋子,在里面塞上软草穿着去上学,到了学校脱下了藏在墙洞里,放学了穿着回家,到了家门口再藏在柴堆里。最后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她第一次边哭边抽打我,把我搂在怀里不停的唠叨:儿啊,人穷不能志短,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都不能要,自己双手挣来的才金贵!
  妈妈的唠叨是自尊的。村里谁家有事儿,她都会放下农活主动去帮忙。妈妈做得一手好菜,村里人经常请她主厨,她却绝对不允许我们跟随她到主人家去,去了挨打是免不了的。小孩子嘴馋,总希望大人照顾。但妈妈不那样,她说她是去帮忙的,我们去了是混吃喝,没有家教成不了才。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吃饭的,要等客人吃好啦,妈妈才会添一碗饭让我们躲到客人见不到的角落里静静的吃。妈妈说:这是老规矩,是礼貌,是尊重,长大了你会懂!
  妈妈的唠叨是自纯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最多的食物是白萝卜,可以吃到清明节。妈妈常常装满篮子,让我背着送给村里人。可是让我送给不借油给我们的远房大爹家,我死活不愿意。妈妈笑着开导我:做人不能记仇,要有肚量,帮助别人是积德行善,不吃亏。多年以后,妈妈依然守着十几亩地耕种,我劝她别那么辛苦,她说:没事,村里人很好,都愿意帮她,我才明白妈妈纯善的深意!
  妈妈的唠叨是自简的。上初中时,她先要把家里的粮食卖给粮管所换成粮票交到学校我才能在食堂吃饭。每逢赶集天,妈妈总要背着粮食走几十里山路去乡里换粮票,然后花一毛钱给我买个馒头,在教室外等我,看着我吃完再赶回去。高考时,妈妈听别人说鸡蛋营养好,煮熟了托人带给我六个,叮嘱我计划着吃,吃到考完试。上大学时,我从省城给妈妈买了一袋她从来没有见过的面包,到家时干了硬邦邦的,我想丢掉,妈妈不乐意,责怪我:别乱花钱,节俭是美德,浪费是罪过!工作了,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了一双皮鞋,平时她舍不得穿,逢年过节时她就穿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是娃娃买的,好看,合脚!
  妈妈的唠叨是自信的。这些年来,我在外工作,陪伴妈妈的日子很少很少,很愧疚。妈妈一生操劳,胃不好,去年我接她到临沧小住,给她做胃切除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很虚弱,但眼里是自信的。她安慰我:没事的,老天是公平的,活了一辈子,没做亏心事,阎王爷不会收!我在医院的大树下嚎啕大哭,我是称职的儿子吗?妈妈慢慢康复后,着急回家,临走那晚,她语重心长跟我说:儿子,你是公家人,要把事情做好,要把朋友处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别动歪脑子,身正才能服人,好日子还在后面,我相信你,儿子!
  直到今天,我始终不忘妈妈的唠叨!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是妈妈的唠叨催促我进步。深处当前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祖国妈妈同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天天唠叨着,这就是我们勇往直前的方向!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785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妈妈的唠叨

刊发时间:2018-02-25 A3版  作者:李 彪 【字体:大 中 小】

  我出生在滇东北宣威一个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妈妈总是很严厉,我常常在妈妈的唠叨中挨打,离开家乡后我才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
  上小学时,一把火烧毁了家里的房子,妈妈表情很痛苦,但她没有哭,没有怨天尤人,带着我在焦黑的土墙边搭了个棚子,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弟妹几个蜷缩在火塘边取暖。妈妈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她要为我们建一所新房子,她要我们好好读书,不识字没文化,才可怕才艰难。
  妈妈的唠叨是自强的。生活再难还得过,转眼到了年关,家里养不起猪,没有肉和油。妈妈让我到村里家境好一些的远房大爹家借一碗油过年。远房大爹不但不借,还比鸡骂狗数落了我一通。我不敢回家,躲到松草堆里偷偷地哭。妈妈狠狠的用细棍子边抽我边唠叨,有什么好哭的,不吃油不会死,争点气,明年我们一定能吃上肉!
  妈妈的唠叨是自立的。妈妈很勤劳,村里人刚起床,她已经砍柴打猪草回来啦;别人都睡了,她还在煤油灯下给我补衣服,督促我背书。弟妹们还小,妈妈常常要求我要做出榜样。家乡的冬天冰天雪地,上学的土路又硬又滑,光着脚走在上面刺骨的痛。我捡到了一双塑料底的大人鞋子,在里面塞上软草穿着去上学,到了学校脱下了藏在墙洞里,放学了穿着回家,到了家门口再藏在柴堆里。最后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她第一次边哭边抽打我,把我搂在怀里不停的唠叨:儿啊,人穷不能志短,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都不能要,自己双手挣来的才金贵!
  妈妈的唠叨是自尊的。村里谁家有事儿,她都会放下农活主动去帮忙。妈妈做得一手好菜,村里人经常请她主厨,她却绝对不允许我们跟随她到主人家去,去了挨打是免不了的。小孩子嘴馋,总希望大人照顾。但妈妈不那样,她说她是去帮忙的,我们去了是混吃喝,没有家教成不了才。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吃饭的,要等客人吃好啦,妈妈才会添一碗饭让我们躲到客人见不到的角落里静静的吃。妈妈说:这是老规矩,是礼貌,是尊重,长大了你会懂!
  妈妈的唠叨是自纯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最多的食物是白萝卜,可以吃到清明节。妈妈常常装满篮子,让我背着送给村里人。可是让我送给不借油给我们的远房大爹家,我死活不愿意。妈妈笑着开导我:做人不能记仇,要有肚量,帮助别人是积德行善,不吃亏。多年以后,妈妈依然守着十几亩地耕种,我劝她别那么辛苦,她说:没事,村里人很好,都愿意帮她,我才明白妈妈纯善的深意!
  妈妈的唠叨是自简的。上初中时,她先要把家里的粮食卖给粮管所换成粮票交到学校我才能在食堂吃饭。每逢赶集天,妈妈总要背着粮食走几十里山路去乡里换粮票,然后花一毛钱给我买个馒头,在教室外等我,看着我吃完再赶回去。高考时,妈妈听别人说鸡蛋营养好,煮熟了托人带给我六个,叮嘱我计划着吃,吃到考完试。上大学时,我从省城给妈妈买了一袋她从来没有见过的面包,到家时干了硬邦邦的,我想丢掉,妈妈不乐意,责怪我:别乱花钱,节俭是美德,浪费是罪过!工作了,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了一双皮鞋,平时她舍不得穿,逢年过节时她就穿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是娃娃买的,好看,合脚!
  妈妈的唠叨是自信的。这些年来,我在外工作,陪伴妈妈的日子很少很少,很愧疚。妈妈一生操劳,胃不好,去年我接她到临沧小住,给她做胃切除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很虚弱,但眼里是自信的。她安慰我:没事的,老天是公平的,活了一辈子,没做亏心事,阎王爷不会收!我在医院的大树下嚎啕大哭,我是称职的儿子吗?妈妈慢慢康复后,着急回家,临走那晚,她语重心长跟我说:儿子,你是公家人,要把事情做好,要把朋友处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别动歪脑子,身正才能服人,好日子还在后面,我相信你,儿子!
  直到今天,我始终不忘妈妈的唠叨!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是妈妈的唠叨催促我进步。深处当前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祖国妈妈同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天天唠叨着,这就是我们勇往直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