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讯 (通讯员 戴春富) 临翔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严格审批去产能。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去产能各项政策规定,对违法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地条钢”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常态化监督。严格审核项目审批关口,坚决杜绝过剩产能项目建设。
优化措施去库存。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和货币化安置力度,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2017年,头塘街、章嘎、旗山路西段、南京凹4个棚户区改造共拆除14.96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2.8万平方米,办理不动产权证4897本。该区无钢筋、水泥等过剩生产企业。
防范风险去杠杆。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引导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政策,为新兴产业、优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利率。成立13个平台公司,累计向金融机构融资13.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落实措施降成本。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土地流转44876亩。严格落实省市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要求,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17年共减免涉企收费209.3万元;电力市场化交易4088.8千瓦时,节约电费541.5万元。
多措并举补短板。采取整合资金、挖掘资源、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补短板工作成效明显。累计建成通村硬化道路646公里,启动13个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及365.8公里自然村并建制村公路建设。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37.6万亩,其中:泡核桃92.28万亩、茶叶24.82万亩、坚果21万亩、油菜7.3万亩、咖啡5万亩。培育发展生物药材、芭蕉芋、红薯、桑园等一批新兴产业。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传染科、疾控中心实验楼项目开工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搬迁重建、博尚中心卫生院建设加快推进,圈内卫生院搬迁重建全面完成。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区医院托管乡(镇、街道)卫生院实现全覆盖。公交车改革顺利推进,第一批51辆公交车投入营运。2017年,实施22所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校舍1.6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7所,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8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