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刊发时间:2018-02-28 A1版  作者: 赵淑芳 彭 雁

强化引领   突出载体

沧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彭  雁)    沧源自治县强化引领,突出载体,多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抓思想夯基础。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的良好氛围。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载体,加大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宣传到村村寨寨。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深入开展“红旗飘飘”爱国教育、“四算账四对比”感恩教育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
  抓载体重落实。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工作。目前,糯良乡光荣新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全县有省级文明单位(村)18个、市级文明单位(村)70个,县级文明单位(村)49个,五星以上“十星级文明户”10785户。以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和特色集镇(村寨)为重点,精心打造司岗里大道、糯良乡光荣新村、街心花园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村、主题广场等。启动“村史室”建设,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农村经济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结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等项目,加强村寨氛围营造。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扎实抓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普及,大力提倡勤劳节俭美德、反对封建迷信,破旧立新。
  抓典型树形象。坚持以“发现和褒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导向,在全县所有文明单位建立“道德讲堂”及“善行义举榜”,共建立“道德讲堂”132个。建立全县“善行义举榜”总榜,评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模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原班老乡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同志荣获2017年云南省第一批“云岭楷模”荣誉称号,陈红疆家庭荣获云南省第一届“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刘晓华、陈依茸2人荣获“感动临沧  2017年度人物”称号,国门小学成为沧源首个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抓宣传营氛围。突出本土元素,以舞蹈、小品、独唱等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编排文艺节目,使政策宣传通俗化。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介平台,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积极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印制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 十提倡十反对”公益广告,发放并粘贴到各单位(部门)、村(社区)、农户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7年,共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6268条次;印制并粘贴公益广告5000张。
  抓发展增实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沧源跨越发展龙头,抓重点、补短板、强投资、增动能、转作风。以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众的“1+X”帮带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农村党员致富领头羊,辐射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区)有2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全县10个乡(镇)注册成立扶贫开发公司,申报产业发展项目166个,带动11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全县共发展竹子、核桃、橡胶、茶叶、坚果等农林产业基地201万亩,农民人均产业面积达13.6亩;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57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2017年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8元,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8元。

返回
2025年07月12日  第785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沧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刊发时间:2018-02-28 A1版  作者: 赵淑芳 彭 雁 【字体:大 中 小】

强化引领   突出载体

沧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彭  雁)    沧源自治县强化引领,突出载体,多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抓思想夯基础。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的良好氛围。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载体,加大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宣传到村村寨寨。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深入开展“红旗飘飘”爱国教育、“四算账四对比”感恩教育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
  抓载体重落实。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工作。目前,糯良乡光荣新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全县有省级文明单位(村)18个、市级文明单位(村)70个,县级文明单位(村)49个,五星以上“十星级文明户”10785户。以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和特色集镇(村寨)为重点,精心打造司岗里大道、糯良乡光荣新村、街心花园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村、主题广场等。启动“村史室”建设,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农村经济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结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等项目,加强村寨氛围营造。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扎实抓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普及,大力提倡勤劳节俭美德、反对封建迷信,破旧立新。
  抓典型树形象。坚持以“发现和褒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导向,在全县所有文明单位建立“道德讲堂”及“善行义举榜”,共建立“道德讲堂”132个。建立全县“善行义举榜”总榜,评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模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原班老乡边防派出所所长顾大勇同志荣获2017年云南省第一批“云岭楷模”荣誉称号,陈红疆家庭荣获云南省第一届“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刘晓华、陈依茸2人荣获“感动临沧  2017年度人物”称号,国门小学成为沧源首个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抓宣传营氛围。突出本土元素,以舞蹈、小品、独唱等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编排文艺节目,使政策宣传通俗化。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介平台,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积极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印制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 十提倡十反对”公益广告,发放并粘贴到各单位(部门)、村(社区)、农户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7年,共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6268条次;印制并粘贴公益广告5000张。
  抓发展增实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沧源跨越发展龙头,抓重点、补短板、强投资、增动能、转作风。以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众的“1+X”帮带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农村党员致富领头羊,辐射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区)有2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全县10个乡(镇)注册成立扶贫开发公司,申报产业发展项目166个,带动11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全县共发展竹子、核桃、橡胶、茶叶、坚果等农林产业基地201万亩,农民人均产业面积达13.6亩;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57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2017年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8元,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