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浸润百姓生活

——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丰硕
刊发时间:2018-03-03 A1版  作者:王朝宇

  位于临沧文化中心的图书馆于今年初正式开馆,馆内设有党建图书馆、数字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综合阅览室等,免费为读者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各种文献资源服务。网友在水一方评论说:“还没有开馆就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喜欢这样的临沧,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开展文化传承创新与公益文化建设,我市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兴边的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临沧文化中心、临沧体育运动中心等市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实施了8个县(区) “两馆一站”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和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完成936个行政(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58 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区)级支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点84个、村级终端点623个。建成行政(社区)农家书屋936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补充出版物143481册。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城乡社会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市、县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各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组织文艺演出2000余场,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2710场次,送图书19万多册,发放科普资料120万余份。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发掘、抢救和保护了一批文物史迹,投入资金2406万元修缮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33 项。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登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类不可移动文物572项(处),其中复查99项,消失1项,新发现472项,有277项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现共有珍贵文物111件。共成功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5个、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9项、传承人38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11项,传承人49人。先后建成传习馆(所)22个、传习点18个。在第三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中,共普查出全市1912年前汉文古籍2236种7542册,1949年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86种。
  文艺精品创作更上一层楼,佤族原生态歌舞《族印·司岗里》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荣获舞蹈类入选剧目奖、编导奖和音乐创作奖3项大奖。组织摄制的佤族题材微电影《烈伐傲》,获“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一等奖)、最佳导演奖(一等奖)。在参加“百首歌曲唱云南”全国征选活动中,歌手演唱的《彩云蓝天》荣获金奖,歌曲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3人先后4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先后有9人获“滇西文学奖”、“全国梁斌文学奖”、“边疆文学奖”等奖项。97人次参加由云南省美协主办的水粉水彩、陶艺、油画风景、国画以及综合类展览,80名摄影家的28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全省各类摄影展。舞蹈创作走向全省全国,《舞之梦》《妞妞闹春》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全省奖。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2017年,组织参加全省田径、射击、射箭、举重、柔道、摔跤、拳击、篮球、足球、游泳、击剑、自行车、网球13个项目冠军赛、锦标赛暨省运会预赛,获63个第一名、49个第二名、63个第三名。积极选拔、推荐30名运动员参加冰上项目、攀岩、滑板、小轮车、冲浪跨界跨项选拔,4名运动员入选省级集训队。临沧籍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预赛中,王应柳等8名运动员在田径、射击、举重、拳击、舞龙5个项目中获得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决赛资格,创我市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人数最多历史。王应柳在参加2017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站比赛中,以1小时29分56秒成绩斩获铜牌,创下临沧运动员近年来参加国际比赛最好成绩。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786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多彩文化浸润百姓生活

——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丰硕

刊发时间:2018-03-03 A1版  作者:王朝宇 【字体:大 中 小】

  位于临沧文化中心的图书馆于今年初正式开馆,馆内设有党建图书馆、数字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综合阅览室等,免费为读者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各种文献资源服务。网友在水一方评论说:“还没有开馆就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喜欢这样的临沧,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开展文化传承创新与公益文化建设,我市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兴边的发展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临沧文化中心、临沧体育运动中心等市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实施了8个县(区) “两馆一站”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和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完成936个行政(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58 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区)级支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点84个、村级终端点623个。建成行政(社区)农家书屋936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补充出版物143481册。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城乡社会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市、县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表演队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各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组织文艺演出2000余场,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2710场次,送图书19万多册,发放科普资料120万余份。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发掘、抢救和保护了一批文物史迹,投入资金2406万元修缮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33 项。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登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类不可移动文物572项(处),其中复查99项,消失1项,新发现472项,有277项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现共有珍贵文物111件。共成功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5个、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9项、传承人38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11项,传承人49人。先后建成传习馆(所)22个、传习点18个。在第三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中,共普查出全市1912年前汉文古籍2236种7542册,1949年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86种。
  文艺精品创作更上一层楼,佤族原生态歌舞《族印·司岗里》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荣获舞蹈类入选剧目奖、编导奖和音乐创作奖3项大奖。组织摄制的佤族题材微电影《烈伐傲》,获“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一等奖)、最佳导演奖(一等奖)。在参加“百首歌曲唱云南”全国征选活动中,歌手演唱的《彩云蓝天》荣获金奖,歌曲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3人先后4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先后有9人获“滇西文学奖”、“全国梁斌文学奖”、“边疆文学奖”等奖项。97人次参加由云南省美协主办的水粉水彩、陶艺、油画风景、国画以及综合类展览,80名摄影家的28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全省各类摄影展。舞蹈创作走向全省全国,《舞之梦》《妞妞闹春》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全省奖。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2017年,组织参加全省田径、射击、射箭、举重、柔道、摔跤、拳击、篮球、足球、游泳、击剑、自行车、网球13个项目冠军赛、锦标赛暨省运会预赛,获63个第一名、49个第二名、63个第三名。积极选拔、推荐30名运动员参加冰上项目、攀岩、滑板、小轮车、冲浪跨界跨项选拔,4名运动员入选省级集训队。临沧籍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预赛中,王应柳等8名运动员在田径、射击、举重、拳击、舞龙5个项目中获得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决赛资格,创我市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人数最多历史。王应柳在参加2017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站比赛中,以1小时29分56秒成绩斩获铜牌,创下临沧运动员近年来参加国际比赛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