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茶农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文军 毕瑜璋)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把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作为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的着力点,通过企业带动让茶农增收有保障。
该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加大对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共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建成年产250吨的红条茶初制加工厂。项目的建成直接带动6000亩的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建设,间接带动项目区周边的茶农种植绿色生态茶。
勐董镇芒摆村茶农陈云搞告诉笔者,芒摆村的产业以茶为主,过去,由于没有茶叶企业的带动,茶农都是靠天吃饭,茶叶收成不好时,一家人只能东借点、西借点。随着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进入和红条茶初制加工厂的建成,茶农现在都在为公司打工,有公司作保障,大家都不再为收成担心。
据了解,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近年来,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日益壮大,共吸纳406户农户为茶叶种植管理专业户,承包管理茶园11282亩,解决了1500人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同时,建设完成了碧丽源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并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瑞典有机茶认证。公司打响了西代蒙、绿曲、沧源红、宣紫红、金针、安东山、西代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怕迫古茶、CTC红碎茶、“1618”煮饭茶等多个品牌。
目前,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还与芒摆村结成了“万企帮万村”帮扶对子。公司经理向桂英介绍,现在,芒摆村茶农可从茶园流转和管理中获得四笔收入,第一笔是每年每亩20元的地租收入,第二笔是每年每亩30至170元不等的茶园管理费收入,第三笔是市场茶叶鲜叶价格采摘费用收入,第四笔是茶园中自主套种其它农作物及养鸡、养猪收入,少数参与农业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每月还有140至600元不等的收入,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