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粗浅认识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大区域经济总量的支撑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部。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完善政策,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最为突出的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仍然是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水利、能源、通信等保障水平不高,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其次,县(区)产业同质同构,园区经济发展不足。临沧8 县(区)资源禀赋相似,县(区)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的茶叶、核桃、咖啡等等产业大都成为各县(区)的主导产业,县(区)间产业雷同,同质同构,在小辖区内存在争原料、争市场、拼价格的现象。园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实力弱,大多数企业以独资、合伙或家庭作坊形式存在,依托园区来发展产业集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次,人才支撑乏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难度较大。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在引进人才、培训人才、留住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困难较大。
在学习借鉴经验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以培育增长极为重点,加快优化县域经济布局。从全国看,在国家区域政策的引领下,区域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都将形成一系列需求扩大、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循环,区域整合、轮动将进入加速期。就临沧而言,应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的基本框架,明确区域政策,培育市场体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全面推进区域合作,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打造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带动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加快发展。
以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增强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加强 “五网” 基础设施建设,厚植跨越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筑“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络,力争大理至临沧铁路、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力推进临沧至清水河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出境高等级公路、铁路规划研究。努力构建县县通高速的便捷公路网,加快沿边高等级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加快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临沧机场改扩建,实现沧源机场建成通航,加快孟定、凤庆、永德等通用机场建设。初步实现澜沧江出境运输通道全线贯通。加快建设高效安全电网,提高小水电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建设和县区、重点城镇天然气综合利用。适度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加快宽带网络普及提速、三网融合和4G业务发展,提高网络性能和信息安全,努力实现行政村100%通光缆,移动宽带实现城市、乡镇和村庄的连续覆盖。
以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全面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互联网+”政策措施,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以“互联网+”推动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形态。 依靠科技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在农业发展上,注重以现代农业庄园为载体、产业为核心、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发达、文化富集、丰富多样、景美民富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带动特色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在工业发展上,注重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加快吸引企业入园发展,积极发展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外向型工业,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在服务业发展上,以建设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充分释放潜力和活力,同步推进传统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
以产城融合为重点,有序推进特色城镇化。以县城扩容提质为重点,着力城镇建设,努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县城功能,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强城市标准化管理,提高城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水平。坚持城乡建设“双轮驱动”,认真实施农村安居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加快集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推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以创新投融资体制为重点,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向上汇报衔接,积极主动争取中央、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在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重点推行ppp融资模式。实行民间投资、平台融资、直接融资、资源换资、银行借资、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等多资并举,切实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