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见行动

刊发时间:2018-03-07 A1版  作者:贺 玲 普裕凡

抓得实 进步大 改观快

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见行动

  本报讯 (记者 贺 玲 通讯员 普裕凡)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六抓六解决”为抓手,掀起大干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热潮,全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呈现出“抓得实、进步大、改观快”的良好发展局面,为今后持续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打牢了基础。
  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深入开展。2017年,全市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吐乱扔、乱排乱倒、乱搭乱建、重点区域脏迹进行严厉整治。排查出断头路、丁字路多条并疏通;排查堵点和乱点多个并逐渐得到治理;排查出有问题的交通标志、有问题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并进行了整改;新增停车场3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558个;新增非机动车道2条10.69公里,人行道74条92.373公里,改造城市道路85.55公里。城市公厕开工26座,完工并投入使用70座,100%完成新建70座的目标任务,全市共建成城市公厕221座。
  镇康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新增330.9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41.67公顷,增果树444.02万株,增水3.70万平米,增光3.05万盏。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5%,建成公园49个,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达11.05平方米。
  加快基础设施配建,村庄“七改三清”稳步推进。改路。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全市计划建设57个建制村695.17公里,全部铺筑完成。改房。全市计划完成70000户,开工73896户,竣工72201户,入住63000户。改水。 计划实施除云县以外的1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845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巩固提升受益人口42.5万人。改电。农网升级改造工程10个批(次),涉及737个单项,投产427项。易地搬迁配套电力工程103项,总体完成率达60%。中心村、小城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个批次下达项目64项,均已100%建设完成。改圈。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9个、改扩建65个,建设标准化畜禽圈舍50232平方米,粪污处置设施9190平方米,实现100%人畜分离。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置设施累计达41000平方米,配套焚尸炉48个、化尸池150立方米,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粪便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9.6%、38.8%。改厕。计划68个非城市规划区乡(镇)建成2座以上公厕,936个建制村建成1座以上公厕。目前,68个乡(镇)已建成2座及以上公厕,建成镇区公厕217座,覆盖率100%;936个建制村已建成1座及以上公厕,建成建制村公厕1164座,覆盖率100%。改灶。推进以电代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644项,以气代柴项目建设10项,推广节柴灶21729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850台,建成大中型沼气10座,户用沼气84353口。
  确定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石板桥水库等33个水源地为全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明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印发《临沧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市完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140.58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81.07万亩,覆盖886个村委会,37.7万农户;应用配方肥配方72个,配方肥施用19890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完成“3414”完全试验3组,肥料利用率、化肥零增长等其它试验16组;完成示范展示21个,示范面积11.7万亩。云县2016年被国家列入“取土化验项目县”,镇康县被国家列为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县,永德、镇康两县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广覆膜管理新技术,加大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新增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乡(镇)37个,建成乡镇(镇区)自来水供水厂(站)设施77个,乡镇(镇区)输水管网1162.62公里,乡镇(镇区)配水管网1514.28公里,61个乡(镇)实现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新增41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乡(镇),新建污水管网240.38公里,建成镇区污水处理厂(站)设施46个,镇区污水管网333.9公里,46个乡(镇)实现污水设施覆盖;实现污水治理的建制村212个;新增43个垃圾处理设施覆盖乡(镇),建成乡(镇)垃圾处理设施82个,67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实现垃圾有效治理的建制村899个,实现垃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7276个;建立保洁制度的自然村7521个;建立收费制度的自然村7521个。
  围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19项目标任务,市、县(区)、乡、村四级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抓手,采取“倒算账、顺安排”的方式挂图作战,将目标、时间、任务倒逼,形成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区)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市直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关系进一步厘清,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凝聚,形成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工作合力。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786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见行动

刊发时间:2018-03-07 A1版  作者:贺 玲 普裕凡 【字体:大 中 小】

抓得实 进步大 改观快

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见行动

  本报讯 (记者 贺 玲 通讯员 普裕凡)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六抓六解决”为抓手,掀起大干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热潮,全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呈现出“抓得实、进步大、改观快”的良好发展局面,为今后持续深入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打牢了基础。
  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深入开展。2017年,全市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吐乱扔、乱排乱倒、乱搭乱建、重点区域脏迹进行严厉整治。排查出断头路、丁字路多条并疏通;排查堵点和乱点多个并逐渐得到治理;排查出有问题的交通标志、有问题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并进行了整改;新增停车场3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558个;新增非机动车道2条10.69公里,人行道74条92.373公里,改造城市道路85.55公里。城市公厕开工26座,完工并投入使用70座,100%完成新建70座的目标任务,全市共建成城市公厕221座。
  镇康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新增330.9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41.67公顷,增果树444.02万株,增水3.70万平米,增光3.05万盏。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5%,建成公园49个,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达11.05平方米。
  加快基础设施配建,村庄“七改三清”稳步推进。改路。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全市计划建设57个建制村695.17公里,全部铺筑完成。改房。全市计划完成70000户,开工73896户,竣工72201户,入住63000户。改水。 计划实施除云县以外的1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845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巩固提升受益人口42.5万人。改电。农网升级改造工程10个批(次),涉及737个单项,投产427项。易地搬迁配套电力工程103项,总体完成率达60%。中心村、小城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个批次下达项目64项,均已100%建设完成。改圈。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9个、改扩建65个,建设标准化畜禽圈舍50232平方米,粪污处置设施9190平方米,实现100%人畜分离。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置设施累计达41000平方米,配套焚尸炉48个、化尸池150立方米,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粪便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9.6%、38.8%。改厕。计划68个非城市规划区乡(镇)建成2座以上公厕,936个建制村建成1座以上公厕。目前,68个乡(镇)已建成2座及以上公厕,建成镇区公厕217座,覆盖率100%;936个建制村已建成1座及以上公厕,建成建制村公厕1164座,覆盖率100%。改灶。推进以电代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644项,以气代柴项目建设10项,推广节柴灶21729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850台,建成大中型沼气10座,户用沼气84353口。
  确定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石板桥水库等33个水源地为全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明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印发《临沧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市完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140.58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81.07万亩,覆盖886个村委会,37.7万农户;应用配方肥配方72个,配方肥施用19890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完成“3414”完全试验3组,肥料利用率、化肥零增长等其它试验16组;完成示范展示21个,示范面积11.7万亩。云县2016年被国家列入“取土化验项目县”,镇康县被国家列为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县,永德、镇康两县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广覆膜管理新技术,加大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新增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乡(镇)37个,建成乡镇(镇区)自来水供水厂(站)设施77个,乡镇(镇区)输水管网1162.62公里,乡镇(镇区)配水管网1514.28公里,61个乡(镇)实现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新增41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乡(镇),新建污水管网240.38公里,建成镇区污水处理厂(站)设施46个,镇区污水管网333.9公里,46个乡(镇)实现污水设施覆盖;实现污水治理的建制村212个;新增43个垃圾处理设施覆盖乡(镇),建成乡(镇)垃圾处理设施82个,67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实现垃圾有效治理的建制村899个,实现垃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7276个;建立保洁制度的自然村7521个;建立收费制度的自然村7521个。
  围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19项目标任务,市、县(区)、乡、村四级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抓手,采取“倒算账、顺安排”的方式挂图作战,将目标、时间、任务倒逼,形成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区)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市直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关系进一步厘清,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凝聚,形成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