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
在实践中谋发展 在担当中共奋进
我市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
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全力参与扶贫开发,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精准科学推动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开展“巾帼脱贫行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进一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巾帼脱贫行动”先进典型风采展》栏目,宣传典型、激发广大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本报讯 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针对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8237户,贫困人口172873人,其中贫困女性76401人,占44.2%的实际,市妇联找准妇联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全市“27241”工程,真扶贫、扶真贫,展现了在实践中谋发展、在担当中共奋进的巾帼风采。
开展宣传教育,注重励志扶贫。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妇联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积极与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全市12686名基层妇联干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进村入户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引导贫困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在“巾帼脱贫行动”中,涌现出一批扶贫、脱贫优秀妇女典型和代表。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能力扶贫。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与多部门合作,按照实用、实效、实际原则,推动政府部门在各项普惠性培训中提高妇女参训比例。积极创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妇字号”基地,充分发挥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帮扶作用,在提升妇女脱贫致富能力素质上下工夫,共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3个,创建云南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10个。大力开展农村女能人、“巾帼致富带头人”、劳动力转移技能、家政服务员技能、养老机构服务员技能等内容的培训, 帮助贫困妇女掌握先进生产技能,提高生产发展能力。2017年,选送24名有创业能力的农村妇女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和农村种养殖女能手培训班,提高农村妇女的创业能力。结合实际引导贫困妇女突出区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质,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依靠妇女手工增加经济收入,成功举办了临沧市“巾帼脱贫民族刺绣+电商技术”培训班。2017年,共有10815名妇女参加了全市妇联系统举办的各类脱贫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动员贫困妇女参加政府培训5503人次。
用好小额贷款,助推创业扶贫。实施好“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妇女发展循环金等创业扶持项目,助推贫困妇女创业脱贫。2017年,全市妇联系统共发放各类创业扶持贷款10159万元,覆盖35个乡(镇)、90个村(社区),1125户农户,直接受益3680多人,带动就业2656人。
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精准扶贫。深化“岗村联动”“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开展,发动妇女踊跃参与“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主题志愿服务行动和“学雷锋·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等。去年以来,全市112个机关妇委会及志愿者1150余人次深入基层开展走访慰问挂钩帮扶对象及科技致富宣传活动。做实“巾帼关爱”行动,积极向上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贫困单亲母亲安居住房援建”、贫困三八红旗手生活补助、贫困母亲“两癌”救助等妇女儿童关爱救助项目,项目资金投入共19万元。同时组织开展“爱心包”“春蕾计划”、华中科技大学捐助项目、“爱心圆梦”助学行动等关爱项目,筹集社会帮扶资金96.2万元。组织开展“下农村、进家庭、找家长”活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去年全市共有583名妇联干部参与“控辍保学”工作,先后走访70个乡(镇、街道)、279个村(社区)、667个家庭、680名辍学学生、成功动员适龄学生返校136名。并积极做好“春蕾计划”项目,选送7名少数民族优秀贫困女学生到省寄宿制春蕾高中班就读,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
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