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建设是临沧农产品上行的牛鼻子
农村电商的核心,在于打通“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通道。临沧是农业大市,商业不发达,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通过特色产业建设,优化电商供应链,解决“卖什么”的问题,才是农产品上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对临沧发展特色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领导干部电商意识,培养电商工作抓手。发展农村电商上行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卖得更好的价钱,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富裕,社会发展。农村电商意识培育,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才能引导其它农村电商参与主体。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为什么要卖”,找准农村电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农村电商上行意识。农产品电商是农业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只有参与到市场经济竞争中,用市场来检验产业,发现其中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市场倒逼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只有发展差异化明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才能提升农产品在供应链中议价能力,才能把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卖得更好的价钱,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发展。临沧是农业大市,临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必须发展,而农村要发展,必须有在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作为支撑。没有规模化优势产品,农村电商犹如“无米之炊”,所以,加快临沧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建设,才是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关键。
农村电商上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没有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的重视和直接推动是很难取得明显效果的,而且,还必须相关部门、乡(镇)一把手行动起来才能奏效。从浙江遂昌模式、甘肃成县模式、吉林通榆模式等成功经验来看,政府是重要推手,特别在临沧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所以,农村电商上行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必须通过顶层设计,与本土的优势产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融合,重点对主导产业如何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的线路图、规划和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梳理现有产业进行聚类分析,解决“卖什么”的问题。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走电商渠道,都适合卖到更远的地方,根据不同品类的农产品在标准化难度、SC认证难度、保鲜度、价值增值空间、物流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再与传统的供应链渠道比较是否具有优势,站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高度,分析临沧哪些产业的产品适合走电商上行之路,确定“卖什么”。纵观农村电商成功的地区,都有相对成熟的差异化明显的优势产业体系。临沧是世界茶仓,产量大、品质好,值得去打造。但是,茶叶要在网上销售,需要有品牌效应,这需要长期的信誉积累,需要政府在地域品牌营销上下功夫,同时引导企业打造企业品牌,更要特别注重品控力度;临沧的云南大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在加大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的同时,对泡核桃产品进行深加工;临沧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50万亩,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2018年世界坚果大会将在临沧举办,坚果检测基地已落户临沧,既有量和质的优势,又有标准制定的优势,而且地域品牌建设上起点较高,运营得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蔗糖在国内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分析下来,在电商上行产业方面适合着力推广坚果、茶叶、核桃、蔗糖,力争把这四大产品做到国内电商第一。
三、主打产业产品网货化、标准化、品牌化,优化供应链。有一定规模的主打产业,只要有差异化品质优势,政府就可以下决心花大力气进行产品网货化,通过网货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和打造主打电商产品,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明星产品,引流其它农特产品的销售。
主打产业产品网货化建设。网货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的产品。货真价实、海量、个性是网货的特征,同时,互联网对农产品的生产方式、销售渠道、流通过程、产品形态、价格构成等属性产生持续深度的影响,这就是网货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产业主动适应销售需求的过程。
主打产业品牌化建设,实现品牌价格溢出。农产品品牌包括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工业品没有地域品牌概念,而农产品一定要有。政府是打造地域品牌的主体,企业是打造企业品牌的主体。
一方面政府要高标准的打造地域品牌。临沧地域品牌的基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临沧永德的芒果、凤庆泡核桃地理标识。但不是申请了地理标识就说明有了品牌,地域品牌需要地方政府引导农产品电商参与主体用心维护,品质才是产品的生命,才是核心竞争力。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政府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推广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是简单的广告,农产品的品质是需要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所以,体验是农产品最好的广告。比如:种植、管理、收获等阶段,可以邀请消费者参与和见证,可以通过直播等互联网技术传递每个生长时期管理情况,产品收获之后的检测结果要及时公布。如果让国内外消费者认为“吃坚果要吃永德的”“吃泡核桃要吃凤庆的”“这么高价格坚果,只有永德产的才值”,这样才是地域品牌打响了。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打响企业品牌。所有的地域品牌打响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公地悲剧”,比如网上爆料:阳澄湖大闸蟹出名了,有的商家把其它地方养殖的蟹拿来,放到阳澄湖几个小时,成为阳澄湖的洗澡蟹;昭通小草坝的天麻出名了,四川的天麻都来冒充小草坝的天麻;临沧冰岛茶出名了,市场上出现了9.9元一饼包邮的冰岛茶。当地域品牌打响之后,消费者也知道临沧冰岛村的冰岛茶是最好的,可是就不知道哪个品牌的冰岛茶才是真正冰岛村的冰岛茶。所以,在推广地域品牌的时候,就要引导地方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让大家知道某某品牌的冰岛茶就是临沧冰岛茶的冰岛茶,某某品牌的坚果是永德坚果中品质上乘的坚果……这就是农产品特有的双品牌。
主打产业产品标准化及溯源体系建设。标准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很难像工业品一样做标准化建设,但是标准化又是电商产品的必然。这就要协调农林、质检等部门,协助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化建设,从土壤、种植规范、田间管理、农业收获到企业加工、出厂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标准,逐步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农民主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同时,加快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规划,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四、注重挖掘和培育差异化特色产业,使其规模化。区域内的主打产业是通过长期的培育发展起来的,甚至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壮大起来的,品牌的培育同样如此,特别在网络不发达年代培育出来的品牌,是经过长期的信誉和口碑积累起来的,品牌影响力不容易超越。在目前主打产业之外,可以根据区域气候、土壤、环境等资源禀赋优势,站在国际国内市场高度,按照市场需求方向,挖掘、梳理和整合“一村一品”的小优特产,重点打造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潜力、难以复制和替代的差异化特色产业。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高标准高起点的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地域特色产业品牌。
五、重塑定价体系,拒绝低价竞争。农产品成本很高,但是由于长期农产品和工业品剪刀差,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廉,劳动力、土地成本等等基本没有算进去,农产品又长期在原产地低价销售,这不仅伤害到种养殖户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甚至会使一些可开发产业消亡。农特产品的消费不是低端消费,是中高端消费需求,一定要摒弃低价竞争的思维,进行品质竞争。通过品质的提升,产品标准和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打造,科学合理的确定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的种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正常运转,进入良性循环。
在农村电商上行中,政府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领各电商参与主体主动适应电商市场规律,通过主打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精细化耕耘目前的主打产业,优化农村电商上行产品的供应链产业。注重培养新的优势产业作为后续主打产业,解决“卖什么”的问题,为临沧农村电商上行生态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脱贫攻坚和临沧跨越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在基本解决“卖什么”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临沧特点的营销模式,解决“怎么卖”的问题,两者相互促进,使农村电商成为临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抓住“互联网+”的机遇 “弯道超车”,实现临沧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