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落小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刊发时间:2018-03-29 A3版  作者:字文升

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耿马落小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本报讯    (通讯员   字文升)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把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举措来抓,以制度创新成果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
  用现场“考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行县委常委、县纪委常委、县纪委各派驻(出)纪检组、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全覆盖指导各乡镇(农场)各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上,现场“考问”、质询领导干部46名。30名被处分、问责、函询、谈话提醒的领导干部,分别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深刻检查。通过现场“质询”“考问”,进一步拓展“红脸出汗”,解决个别同志民主生活对照检查材料内容雷同,甚至照抄照搬、不严不实等问题,有效杜绝了“批评上级,怕得罪领导;批评同级,怕陷入孤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不敢说真话、不敢直面问题等不良现象,让领导干部经受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时时处处体现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创新形式确保责任制考核实效。在“规定动作”基础上,以“述、问、评、教”等四种方式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实效。述:晒出个人有关事项。把个人履职尽责,以及家庭现状、个人事项,全部摆出来、晒出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问:现场质询提问。在述责述廉大会上,报告人陈述完毕,考核组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报告人一一作答。评:民主评议。在述、问后,参会人员根据陈述者的书面或大会陈述、回答质询情况,对陈述者进行无记名“打分”。教:廉政教育。让被考核对象在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集中亮相、集中审查同时,鞭策自己更好地履行承诺;让参会人员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把“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覆盖到村(社区)。出台“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把责任追究覆盖所有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包括村(社区)干部。办法具体对16种不作为、16种乱作为情形分别进行界定,并明确六种责任追究方式。2017年,通报“不作为慢作为”典型问题1起9个单位,约谈乡(镇)党委和纪委负责人6人,立案审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推进缓慢滞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委书记1名。
  用“记实”促责任落实。制定《耿马自治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记实工作制度》,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坠底。县纪委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将年度内履行“两个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收集、据实整理、手写记录、全程留痕、台账管理。对检查发现的履责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督促责任主体照单履责、及时整改,对工作空档、内容空白、责任空转、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问题,视情节轻重及影响大小,分别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实施责任追究,促使领导干部落实“两个责任”由“要我抓”向“我要抓”转变。
  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在全市率先将农村群众进新房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规范事项。组织7批(次)对全县农村推动移风易俗进行监督指导,督促完成修订村规民约,将办理婚宴、丧事、生孩子、过生日、当兵、入学、乔迁、定亲、祝寿以及其他红白喜事事宜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范围,着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用“九个一”深化干部任前廉政教育。坚持以“看一部警示教育片、重读一次入党志愿书、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发放一本廉洁从政读本、聆听一堂廉政党课、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开展一次廉洁从政表态发言、组织一次廉政考试、进行一次廉政提醒谈话”等“九个一”形式,开展干部任前廉政教育9批(次)475人(次),引导干部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时刻绷紧“廉洁弦”,切实增强新任领导干部主责意识和自律意识。
  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打造阳光信访。出台《耿马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及群众参与接访工作制度》,干部参与接访时,适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涉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参与信访核查。每周安排不少于2人接访,具体接访人员及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发布公告。2017年,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和群众参与接访21人(次),受理群众信访10件,全部办结。
  采取“七个一”促进监督检查常态化。运用编发一条短信、印发一份通知、发布一个公告、派出一批检查组、作出一次通报、查处一批问题、进行一次总结的“七个一”方式,突出节点,兼顾日常,坚持不懈刹风正纪,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3年以来,通过专项检查、集中检查、日常监督、联合检查、交叉检查等形式,派出68批次检查组,问责干部24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83名干部,通报典型案例4起。
  用“小卡片”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组织协调县发改、财政、民政、卫计、社保等单位编制《耿马自治县惠农补助补贴政策手册》10000余册,下发全县农户,保障农村群众政策知情权。制作《脱贫攻坚监督联系卡》6000余张,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中发至群众手中,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和诉求渠道,保障群众监督权。
  用“请上来沉下去”把传导压力常态化。县纪委领导班子按照分工坚持每年2次约谈下级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评价,县纪委各职能室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2017年,开展日常检查14轮次,对纪律作风建设暨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约谈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20名,督促部门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和规矩抓在手上,将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788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落小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刊发时间:2018-03-29 A3版  作者:字文升 【字体:大 中 小】

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耿马落小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本报讯    (通讯员   字文升)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把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举措来抓,以制度创新成果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
  用现场“考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行县委常委、县纪委常委、县纪委各派驻(出)纪检组、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全覆盖指导各乡镇(农场)各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上,现场“考问”、质询领导干部46名。30名被处分、问责、函询、谈话提醒的领导干部,分别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深刻检查。通过现场“质询”“考问”,进一步拓展“红脸出汗”,解决个别同志民主生活对照检查材料内容雷同,甚至照抄照搬、不严不实等问题,有效杜绝了“批评上级,怕得罪领导;批评同级,怕陷入孤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不敢说真话、不敢直面问题等不良现象,让领导干部经受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时时处处体现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创新形式确保责任制考核实效。在“规定动作”基础上,以“述、问、评、教”等四种方式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实效。述:晒出个人有关事项。把个人履职尽责,以及家庭现状、个人事项,全部摆出来、晒出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问:现场质询提问。在述责述廉大会上,报告人陈述完毕,考核组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报告人一一作答。评:民主评议。在述、问后,参会人员根据陈述者的书面或大会陈述、回答质询情况,对陈述者进行无记名“打分”。教:廉政教育。让被考核对象在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集中亮相、集中审查同时,鞭策自己更好地履行承诺;让参会人员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把“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覆盖到村(社区)。出台“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把责任追究覆盖所有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包括村(社区)干部。办法具体对16种不作为、16种乱作为情形分别进行界定,并明确六种责任追究方式。2017年,通报“不作为慢作为”典型问题1起9个单位,约谈乡(镇)党委和纪委负责人6人,立案审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推进缓慢滞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委书记1名。
  用“记实”促责任落实。制定《耿马自治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记实工作制度》,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坠底。县纪委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将年度内履行“两个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收集、据实整理、手写记录、全程留痕、台账管理。对检查发现的履责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督促责任主体照单履责、及时整改,对工作空档、内容空白、责任空转、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问题,视情节轻重及影响大小,分别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实施责任追究,促使领导干部落实“两个责任”由“要我抓”向“我要抓”转变。
  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在全市率先将农村群众进新房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规范事项。组织7批(次)对全县农村推动移风易俗进行监督指导,督促完成修订村规民约,将办理婚宴、丧事、生孩子、过生日、当兵、入学、乔迁、定亲、祝寿以及其他红白喜事事宜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范围,着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用“九个一”深化干部任前廉政教育。坚持以“看一部警示教育片、重读一次入党志愿书、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发放一本廉洁从政读本、聆听一堂廉政党课、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开展一次廉洁从政表态发言、组织一次廉政考试、进行一次廉政提醒谈话”等“九个一”形式,开展干部任前廉政教育9批(次)475人(次),引导干部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时刻绷紧“廉洁弦”,切实增强新任领导干部主责意识和自律意识。
  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打造阳光信访。出台《耿马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及群众参与接访工作制度》,干部参与接访时,适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涉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参与信访核查。每周安排不少于2人接访,具体接访人员及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发布公告。2017年,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和群众参与接访21人(次),受理群众信访10件,全部办结。
  采取“七个一”促进监督检查常态化。运用编发一条短信、印发一份通知、发布一个公告、派出一批检查组、作出一次通报、查处一批问题、进行一次总结的“七个一”方式,突出节点,兼顾日常,坚持不懈刹风正纪,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3年以来,通过专项检查、集中检查、日常监督、联合检查、交叉检查等形式,派出68批次检查组,问责干部24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83名干部,通报典型案例4起。
  用“小卡片”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组织协调县发改、财政、民政、卫计、社保等单位编制《耿马自治县惠农补助补贴政策手册》10000余册,下发全县农户,保障农村群众政策知情权。制作《脱贫攻坚监督联系卡》6000余张,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中发至群众手中,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和诉求渠道,保障群众监督权。
  用“请上来沉下去”把传导压力常态化。县纪委领导班子按照分工坚持每年2次约谈下级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评价,县纪委各职能室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2017年,开展日常检查14轮次,对纪律作风建设暨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约谈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20名,督促部门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和规矩抓在手上,将作风建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