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固边鱼水情
——记长期驻守边关的边防支队执勤官兵
阳春三月,边陲临沧草吐碧丝,蓓蕾初现,十里不同天,冷热温差大。有的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有的还寒冷潮湿。
有幸跟随边防支队官兵走边关,通过边关美、边关苦、边关情的精彩画面,再现戍边官兵的豪迈情怀。没有电视可看,手机没有信号,但他们无怨无悔,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守护边境一线群众的幸福安宁,谱写了一曲曲爱民助民的赞歌。“执勤官兵自来到这里设点后,不仅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有安全感,还处处为群众着想,为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毒品带来的危害,做到法制宣传进村入户,进校园。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他们抽出人员,为我们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人少任务重的前提下,轮流帮助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群众拆除危房,帮助我们修路和植树。看着这些城市来的官兵手脚被砸伤,手上全是血泡,我们心疼,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刚来时他们住在村委会里,因老村委会破旧,我们进行重建,他们只好搬到外面搭帐篷,有时候外面下大雨,帐篷下小雨,他们从无怨言,克服困难一直住在这10多平方米的简陋屋内,白天他们巡逻查看周边情况,晚上时刻注意边境线上的任何风吹草动。对他们,我们心疼更心存感激。”镇康县勐堆乡竹瓦村副支书何金海感慨地说。这里是地处勐堆乡境内的蚌孔丫口执勤点,竹瓦村有134户549人居住。多年的“爱民固边”,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官兵们在边境线上洒真情,构筑了一幅幅警民和谐的画面,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演绎了“警民鱼水情深”,诠释了“固边从爱民开始”的内涵。
在竹瓦村边防官兵执勤点,看到官兵坚守在山高坡陡,处境危险的地方,无论春夏秋冬,他们身上都穿着厚重的防护衣,头戴近1.5公斤的头盔,肩负着排查、堵卡、维稳等繁重任务,在维护好边境治安秩序的同时,尽可能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和帮助。副中队长刘飞说:“我们的宗旨就是‘爱民固边’为人民服务。这里的老百姓很朴实,对我们像亲人,经常给我们送菜送物,特别是春节期间,每家都请我们到家里吃年夜饭,不去不行,正在岗位上值班或执行其它任务不能去的,他们都会给送过来。我们视驻地为故乡,把老百姓的类冷暖放在心上,驻地群众对我们像亲人。”副营职干部董富强说:“军人就是这样,重任在肩。我们有很多战士入伍通过新兵训练后分到基层单位,单位环境还没有熟悉就直接来到执勤点,他们是戴着大红花走进军营,走进最边远的执勤点,两年后依然戴着大红花从执勤点退伍,他们连自己当兵的驻地和营区都没有来得及熟悉就直接从执勤点退伍。但他们没有遗憾,因为他们懂得军人的职责,有了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技能。”2009年入伍的上士代维,是第一批到执勤点的,去年初回家探亲结婚,婚假还没结束就返回执勤点,他知道这里人少任务重,通情达理的妻子体谅丈夫。两个月前,妻子生孩子,因工作需要不能及时赶回去。孩子都快两个月了才第一次与他见面。代维说,虽然对家人感到愧疚,但毕竟自己是军人。
采访结束离开时,回头再看着官兵们的身影,想到国境线上,有这样一群人在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心里由衷的感到自豪,为边境线上有这样一群优秀、勇敢的边防官兵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