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谋幸福

——耿马自治县扶贫惠民生工作纪实
刊发时间:2018-04-01 A1版  作者:李名丽

  脱贫攻坚,民生优先。近年来,耿马自治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全县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根本
  大兴乡地处高寒山区,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村里都盖起了功能齐全的安居房,宽阔平坦的道路也铺到了村民家门口。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等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对于生活在孟定镇山头寨、色树坝、尖山、尖坪的村民来说,这里的喀斯特地貌让无水灌溉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拦路虎”,而民生水窖工程的实施,为这里的村民消除了“水”的顾虑。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让收入水平低的普通农民也能够用得起家用电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加快以水、电、路、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5亿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扶贫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依托“糖、茶、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从技术共享、资金支持、销路分享等方面扶持贫困户。全县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92万亩,实现贫困户人均拥有5亩以上产业基地,仅支柱产业甘蔗面积就达41万亩,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488户13254人,户均增收2600元。引导贫困户按照“自愿托管经营、按比例分配收益”的方式,实行产业托管,获得稳定收益。有21个贫困村将215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托管登健牧业、宏昌蛋鸡等龙头企业,参加托管的贫困户每年可分配收益300万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配收益53万元以上。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户脱贫。全县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4个,建制村合作社覆盖率达100%,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5845户;46个贫困村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覆盖率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
  走出家门就业加快脱贫步伐
  精准开展电商培训、特色种植养殖培训,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赚到了更多的钱,开始过上了好日子。四排山乡老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41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甘蔗、烤烟,产业单一,收入渠道少。自耿马宏昌蛋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落地老寨村运营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来公司务工后,村民罗桂英一个月能领到2000元的工资,加上老伴每个月从事水电工的3000元工资,一年下来两个人就有近6万元的收入。“照这样下去,如期脱贫应该没问题。”罗桂英满怀信心地说。该公司在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务工的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饲养蛋鸡,引导农户发展养殖业。
  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大力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县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购买大病保险,健康扶贫30条中的到户措施全面落实,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报销结算,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90%以上,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对耿马“直过民族”倾力帮扶,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覆盖6个乡(镇)、21个建制村、148个自然村的佤族聚居区,涉及“直过民族”人口32480人,贫困村9个,贫困户2409户9234人;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新增耿马县,项目总投资4290万元,辐射带动3个贫困村,覆盖贫困户637户2552人。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789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一心为民谋幸福

——耿马自治县扶贫惠民生工作纪实

刊发时间:2018-04-01 A1版  作者:李名丽 【字体:大 中 小】

  脱贫攻坚,民生优先。近年来,耿马自治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全县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根本
  大兴乡地处高寒山区,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村里都盖起了功能齐全的安居房,宽阔平坦的道路也铺到了村民家门口。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等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对于生活在孟定镇山头寨、色树坝、尖山、尖坪的村民来说,这里的喀斯特地貌让无水灌溉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拦路虎”,而民生水窖工程的实施,为这里的村民消除了“水”的顾虑。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让收入水平低的普通农民也能够用得起家用电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加快以水、电、路、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5亿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扶贫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依托“糖、茶、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从技术共享、资金支持、销路分享等方面扶持贫困户。全县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92万亩,实现贫困户人均拥有5亩以上产业基地,仅支柱产业甘蔗面积就达41万亩,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488户13254人,户均增收2600元。引导贫困户按照“自愿托管经营、按比例分配收益”的方式,实行产业托管,获得稳定收益。有21个贫困村将215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托管登健牧业、宏昌蛋鸡等龙头企业,参加托管的贫困户每年可分配收益300万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配收益53万元以上。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户脱贫。全县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4个,建制村合作社覆盖率达100%,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5845户;46个贫困村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覆盖率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
  走出家门就业加快脱贫步伐
  精准开展电商培训、特色种植养殖培训,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赚到了更多的钱,开始过上了好日子。四排山乡老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41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甘蔗、烤烟,产业单一,收入渠道少。自耿马宏昌蛋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落地老寨村运营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来公司务工后,村民罗桂英一个月能领到2000元的工资,加上老伴每个月从事水电工的3000元工资,一年下来两个人就有近6万元的收入。“照这样下去,如期脱贫应该没问题。”罗桂英满怀信心地说。该公司在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务工的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饲养蛋鸡,引导农户发展养殖业。
  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大力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县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购买大病保险,健康扶贫30条中的到户措施全面落实,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报销结算,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90%以上,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对耿马“直过民族”倾力帮扶,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覆盖6个乡(镇)、21个建制村、148个自然村的佤族聚居区,涉及“直过民族”人口32480人,贫困村9个,贫困户2409户9234人;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新增耿马县,项目总投资4290万元,辐射带动3个贫困村,覆盖贫困户637户25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