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六定六确保”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刊发时间:2018-04-03 A1版  作者:段珊珊 李正文 李维鲜 李廷昌

山清   水秀   路畅   城美   人和

凤庆县“六定六确保”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本报讯   (记者   段珊珊   李正文   李维鲜   特约记者   李廷昌)   凤庆县以“六定六确保”为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设定时间进度,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行动落实,山清、水秀、路畅、城美、人和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定思路,确保方向明朗。该县以“天下茶尊、滇红凤庆”建设为主题,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为载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与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确保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以增花、增果、增绿、增水、增光、增民族元素的“六增”行动为抓手,并在城市规划区、集镇、村庄及公路沿线全面推进。同时,积极整合项目、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2.317亿元。按照“一街一景,一河一品”布局,新建本土花卉苗木市政大道4条,滇红路种植茶花10公里2600株,城乡累计增果9.6万株、增绿144.48万平方米、增灯2453盏、增水体景观5个、增民族风情街及民族文化广场7个。
  定目标,确保工作连贯。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化、时间化、责任化、清单化,确保每月有一项工作或重大项目启动,季度实现重大突破,半年初见成效、年底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严格控制时间进度,促使目标质量同步实现。目前,该县共建成乡镇公厕22座、村庄公厕165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1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海绵村庄”2个、城市停车场3个、公园5个、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5条,改造旧住宅区6.3万平方米、旧厂区2.5万平方米、城中村704户,整治“两违”建筑292宗4.8万平方米,每项工作按上级要求时间节点得到落实。
  定标准,确保质量提升。围绕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6%以上的目标,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按“彰显特色、生态宜居、永续发展”的原则,围绕“一城两带三极”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建立“县城一级带动、乡镇二级辐射、村庄三级多点支撑”的城乡规划网络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形成了“规委会初步审查—专家讨论—征求意见—会议审议—逐级审批—依法公布”的程序。目前,已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等专项规划达1000多个,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许可证核发率均达100%,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队伍建设、管理决策、宣传教育4个全覆盖。
  定机制,确保整体推进。全面启动市场化停车运营机制,成立“两违”建筑整治指挥部,大力开展非法采砂采石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垃圾处理实行村庄保洁员制度,以一事一议方式建立每人每月收费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每年7月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月,每月的第一周定为环境卫生工作整治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管理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定项目,确保措施有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工作清单化、具体化、责任化,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以PPP模式融资23.4亿元,整合农村危房、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乡村道路提级改造、一水两污等项目。以县城过境河迎春河及南边箐河河道整治推动治脏、治污、污乱工作;以西环路建设推进治堵工作,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公园、停车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在西环路及南边箐河建设中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5公里,启动小鼓山等9个公园、老县委停车场等3个公园,新增公园面积42.6万平方米、停车位450个,完成园路建设1850米、透水铺砖58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公厕3座,种植苗木约1.8万株、地被6.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凤山红塘及洛党田心“海绵村庄”建设充分融入“渗、滞、蓄、净、用、排”6大要素,有序推进江北生态廊道及迎春河生态廊道治理,云凤二级路全线增光工程圆满完成,得到广大群众好评。
  定责任,确保事有人抓。着力构建权责清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责任体系,切实解决好“多头管理”、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健全督查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跟到底”的方式,进而定标、定靶、定责、定人推动落实。将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列入重要督查事项,以“真督”推“行动”,以“实查”促“提升”,确保既条块分明、责任明晰,又分工合作、协调推进,避免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出现,合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返回
2025年07月13日  第789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凤庆县“六定六确保”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刊发时间:2018-04-03 A1版  作者:段珊珊 李正文 李维鲜 李廷昌 【字体:大 中 小】

山清   水秀   路畅   城美   人和

凤庆县“六定六确保”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本报讯   (记者   段珊珊   李正文   李维鲜   特约记者   李廷昌)   凤庆县以“六定六确保”为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设定时间进度,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行动落实,山清、水秀、路畅、城美、人和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定思路,确保方向明朗。该县以“天下茶尊、滇红凤庆”建设为主题,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为载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与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确保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以增花、增果、增绿、增水、增光、增民族元素的“六增”行动为抓手,并在城市规划区、集镇、村庄及公路沿线全面推进。同时,积极整合项目、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2.317亿元。按照“一街一景,一河一品”布局,新建本土花卉苗木市政大道4条,滇红路种植茶花10公里2600株,城乡累计增果9.6万株、增绿144.48万平方米、增灯2453盏、增水体景观5个、增民族风情街及民族文化广场7个。
  定目标,确保工作连贯。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化、时间化、责任化、清单化,确保每月有一项工作或重大项目启动,季度实现重大突破,半年初见成效、年底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严格控制时间进度,促使目标质量同步实现。目前,该县共建成乡镇公厕22座、村庄公厕165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1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海绵村庄”2个、城市停车场3个、公园5个、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5条,改造旧住宅区6.3万平方米、旧厂区2.5万平方米、城中村704户,整治“两违”建筑292宗4.8万平方米,每项工作按上级要求时间节点得到落实。
  定标准,确保质量提升。围绕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6%以上的目标,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按“彰显特色、生态宜居、永续发展”的原则,围绕“一城两带三极”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建立“县城一级带动、乡镇二级辐射、村庄三级多点支撑”的城乡规划网络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形成了“规委会初步审查—专家讨论—征求意见—会议审议—逐级审批—依法公布”的程序。目前,已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等专项规划达1000多个,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许可证核发率均达100%,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队伍建设、管理决策、宣传教育4个全覆盖。
  定机制,确保整体推进。全面启动市场化停车运营机制,成立“两违”建筑整治指挥部,大力开展非法采砂采石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垃圾处理实行村庄保洁员制度,以一事一议方式建立每人每月收费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每年7月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月,每月的第一周定为环境卫生工作整治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管理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定项目,确保措施有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工作清单化、具体化、责任化,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以PPP模式融资23.4亿元,整合农村危房、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乡村道路提级改造、一水两污等项目。以县城过境河迎春河及南边箐河河道整治推动治脏、治污、污乱工作;以西环路建设推进治堵工作,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公园、停车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在西环路及南边箐河建设中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5公里,启动小鼓山等9个公园、老县委停车场等3个公园,新增公园面积42.6万平方米、停车位450个,完成园路建设1850米、透水铺砖58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公厕3座,种植苗木约1.8万株、地被6.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凤山红塘及洛党田心“海绵村庄”建设充分融入“渗、滞、蓄、净、用、排”6大要素,有序推进江北生态廊道及迎春河生态廊道治理,云凤二级路全线增光工程圆满完成,得到广大群众好评。
  定责任,确保事有人抓。着力构建权责清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责任体系,切实解决好“多头管理”、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健全督查考核和监督问责机制,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跟到底”的方式,进而定标、定靶、定责、定人推动落实。将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列入重要督查事项,以“真督”推“行动”,以“实查”促“提升”,确保既条块分明、责任明晰,又分工合作、协调推进,避免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出现,合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确保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