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青少年学生科技教育有声有色
感受科学的魅力 激发科学的热情
临翔区青少年学生科技教育有声有色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应香) 临翔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备战机器人培训活动。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活动中心创建了“机器人培训活动室”, 购置机器人培训设备并聘请专职教师辅导孩子们自我组装、制造机器人,备战2018年机器人大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推进民族文化(服饰)研究。结合区内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包容性比较丰富的特点,开展有关民族文化探究活动,整理挖掘出临沧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傈僳族、德昂族5大主题民族及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照片、实物,制作了5大主题民族民俗展板,增进了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传承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扎实传承民间手工陶艺制作工艺。通过碗窑土陶制作体验活动,学习制陶的简单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传承碗窑土陶传统手工工艺。组织开展碗窑土陶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调查4次,开展“中小学生制陶创意设计及制陶体验”科技实践活动2次,展示土陶模型作品100多件。有1200多名师生参与的《我的创意我做主》陶艺制作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发挥科技图书阅览室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图书阅览制度,为全区青少年提供科技图书阅览条件,保证每月正常开放20天以上,陈列科技图书2000多册,全年进阅览室阅读的学生6000余人次。2017年开展科普读书竞赛1次,举办科普讲座3次,举办科普知识展览5次,参与学生3000余人次。
创建发明创造工作室。工作室配备电子制作工具和机械工具,为学生制作发明提供了良好条件。今年开展科学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12次,参与学生1000余人次。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让青少年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提高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及探究性学习能力。
展示科普教具互动室的魅力。互动室内展示科普教具100余件,开展科普教具示范、学习和展教互动活动15次,参与学生3200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宣展活动2次,参与学生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
流动科技馆巡展开眼界。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以“体验科学”为主题,设置了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数学魅力健康生活、安全生活、数字生活、科协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视等10个主题展区,共展出展品67件,展出面积300多平方米,每天全天免费向公众和青少年开放,活动为时四个多月,参观人数达20000多人次,本次巡展活动为我区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技、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使广大青少年亲自观看,亲手体验,动手操作,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全区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树立, 弥补临翔区科普资源空间缺口,改善科普阵地相对薄弱的现状,为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参与科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