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
围绕目标 突出特色 服务大众
凤庆县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
本报讯 (记者 段珊珊 李正文 李维鲜 特约记者 李廷昌 通讯员 陈 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特别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指引下,凤庆县在“传承中医文明,彰显特色优势”上着力,紧扣“以中医文化建设为引领,整合医院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各种要素资源”这一主题,落实“以中医文化建设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现代中医文化品牌”这一目标,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对如何让传统中医更好服务民生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全县中医药事业已发展成为特色突出、诊疗规范,并努力向集医疗、急救、预防、康复、保健、教学为一体的现代中医体系迈进。
该县充分发挥县中医医院的中心辐射作用,把中医医院中心工作与公立医院改革、院长责任目标考核、等级医院复评、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上从严,工作上做实,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有力促进全县中医医疗体系综合管理及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党建扶贫“双推进”,多措并举惠民生。该县要求县中医医院抓实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扎实开展对挂钩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挂钩干部先后多次深入挂钩村凤山镇清水河村走访调研,给予挂钩村金银花苗补助、春节慰问、慰问困难党员和党建经费共计4.3万余元。全面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减免工作,2017年减免381人次,共计减免12.3万元。
为不断满足全县47.32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病就医等健康需求,稳步推进绩效分配管理工作,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公益性、运行效率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医团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推动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医疗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县中医医院正在积极申报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2687平方米、规划投资建设6344万元,将满足广大患者优质、高效、系统的医疗服务需求。
扎实开展付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调整规定。在原有项目付费的基础上开展单病种定额付费,探索临床路径管理,促进病人诊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合理收费。完善划价收费一体化、费用清单、收费项目公示等,制定医疗纠纷投诉处理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反馈处理意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就医。
以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为目的,切实服务社会大众,根据不同季节,由专家调配药方,为患者免费提供大锅药12万余人份,价值6万余元,免费提供治未病服务2000人次。中医药专家积极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义诊服务,免费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1.3万人次。
严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各项诊疗常规,从诊疗流程、首诊负责制、医疗质量督查、减轻患者负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落实。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继续以微创和泌尿外科为突破,提高医疗诊治能力,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科建设体系。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工作,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目前,全县中医医院36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完成3048例。夯实人才队伍,注重护理水平提升。将开展临床业务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护理评价相结合,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为载体,举办护理知识、技能竞赛,陶冶护士情操,促进优秀护理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医学类本科生10名,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举办针灸推拿诊疗培训班,开展院内培训5场次,培训858人次,选派外出进修22人,外出短期培训50人,带教实习进修人员106人。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通过科学制订医院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医专家到基层指导20次,服务患者1200人次。组织开展2017年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批次,培训来自全县13个乡镇、社区及实习生1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建设单位的作用。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开展一站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就诊入院手续,推行无假日医院,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在县中医医院住院患者进行二次费用减免1650人次,共计5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