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现代农业建设提档加速
提升发展水平 助力脱贫攻坚
凤庆县现代农业建设提档加速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永胜) 近年来,凤庆县多措并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打造凤山片区生态示范格局。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以精品求效益,以精品促发展。2017年,在后山、水箐、红塘等村(社区)实施5600亩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农药防控项目,持续管好后山700亩名山茶园建设工作,完成了古茶树和古茶园普查工作,共实施茶园管护7.67万亩,低产茶园改造1.1万亩,嫁接特色茶园600亩,毛茶产量达1.16万吨,实现产值2.43亿元;完成核桃管护15.05万亩,实施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5000亩,产量达6552吨,实现产值1.44亿元;肉类总产6284吨,畜牧业产值达8986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值达780万元,其中:蔬菜大棚240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1万亩;魔芋种植面积达1.3万亩,商品芋销售224吨,产值达101万元。
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后劲。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加速前期、加快在建、启动新建,建成和开工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鲁史红山垭口至犀牛县乡道提级改造完工,云雅线、扁乌线、大康线、鲁史至红山垭口4条县乡道改造和南荣田、贺费2座大桥开工建设。郭大寨水库完成投资7.2亿元,澜沧江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和前锋、小箐沟、天生桥、鹿马箐水库加速推进,营盘灌区、黑河小流域治理开工建设,南、北骨干水网建设全面拉开。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6万亩,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50件,解决人饮安全9.74万人,实现100%农户安全饮水有保障。完成农网改造升级227公里,4G网络覆盖95%的自然村。
盘点绩效引领发展。贫困村道路硬化、标准化卫生室、活动场所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建房2540户,贫困村100%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饮水保障率达100%,网络宽带覆盖所有建制村、学校、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均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9个。烤烟亩产值提高4%、均价提高3%。茶叶亩产值提高5%、单价提高26%、精深加工率提高6.7%,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甘蔗单价提高7 %、机械化率提高2%。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启动建设,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率提高11%。完成农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6.8%。
挖掘潜力强化建设管理。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依法自愿以扶贫资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住房财产权、林权租赁、流转、折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在每个乡镇建成1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四变”改革试点,推动资源转换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按照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功能配套的综合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扎实推进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促进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