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从严治党大关口
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探索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了重大迫切的议题。
突出“微腐败”治理推进从严治党。党中央周密部署,拍蝇与打虎并重,细处着力与高处站位结合,矢志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是一个鲜明的导向。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从治理“小官大贪”的积弊,到遏制“雁过拔毛”的陋习,从严治党利剑所向,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呈现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正是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坚定决心,还是“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的郑重宣示,都指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突出政治生态净化推进从严治党。协同推进净化政治生态和净化经济生态,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应进一步总结和运用好这些宝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将协同推进净化政治生态和净化经济生态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中,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让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自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从严治党。作风问题虽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精神状态上,但根子在思想上。加强作风建设必须首先抓教育,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在今年的反腐倡廉运动中,广大党员包括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进大大增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在广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党章和法纪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思想深处自觉按照党员干部和人民公仆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突出制度保障推进从严治党。如果说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软约束,那么,制度就是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是一种硬约束。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障领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的好制度,如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问责制等等,这些制度正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正针对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比如,通过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杜绝独断专行和“一言堂”现象;通过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只有体制健全了、完善了,领导干部失德和消极腐败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的土壤,良好的道德习惯才会日渐养成。
突出层层监督推进从严治党。权力只有接受监督和制约,增加透明度,才能不被滥用。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特别是要强化群众监督,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注视下。当前,大力推行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万人评议、网上监督等活动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不良风气继续侵蚀和蔓延。
突出源头防范推进从严治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严是爱、松是害”,管理干部就当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把干部源头关,坚持从严选任,防止“带病提拔”;坚持从严考核,防止“为官不为”;坚持 从严监督,“为官”就该“守则”。总之,从源头上从严治党是根本的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推进,长期实践“两学一做”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