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情银发志愿者进村讲“传承好家风”
76岁的彭逵冲是一名退休教师,2003年退休后依然在积极做奉献,并成为一名“沧江情银发志愿者”。今年的清明节对于彭老来说,和往年有了一些不同。他不再是单纯的回乡扫墓,而是被乡亲们邀请去给大家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承好家风”户外知识讲座。
清明节前,远在昆明的凤庆县老乡、昆明大学医学院院长陶东八教授给彭老打了电话,他说年幼时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最终让他通过学习走出了大山,为了回报乡邻想回去给大家讲讲好的家风故事,让更多的乡亲受益,无奈自己一直学医,对传统文化教育没有更深的研究,想请彭老去他的老家凤庆县洛党镇桃花村给乡亲们讲讲“家风”故事。彭老一口答应了,不管桃花村有多远,彭老想做的只是让家风教育走进更多的普通家庭。
从县城出发来到桃花山下,走了将近20分钟的山路,彭老到了授课地点,这是桃花村村民祖祖辈辈的墓地,大家围在大大小小的墓碑旁,氛围庄严肃穆。讲座现场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没有话筒,有的只是津津有味听课的“学生”和坚持站立讲课的“老师”。彭老就这样在墓地里,为乡亲们讲传统、讲家风,讲过去、谈现在、话未来。彭老从桃花村陶氏家族的由来讲起,用祖先的淳朴事迹告诉后来人何为立志,何为吃苦。他把自己的所看、所学,把自己的经历熬夜写成了稿件,在天气并不晴朗的清明节里,站在普通村民的墓碑旁,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