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刊发时间:2018-04-15 A3版  作者:李双双

  对书产生兴趣,源于父亲喜爱读书。小时候,父亲在村里算得上是一个识文断字、知识渊博的人。每每村里有红白喜事,在交接完礼尚往来的账册后,父亲的周围便聚起了一大群忠实粉丝,听父亲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和一些传奇故事,那场面颇有古时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气势,每每讲到精彩之处,父亲也与说书先生一般卖足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作为父亲的小粉丝,我除了崇拜更多的是好奇,父亲哪来那么多故事?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知恩图报的各类精灵……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卧室里常年锁着的大红木箱子忘了上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大胆打开了箱子。只见一本本书被父亲细心的用牛皮纸包裹着,满满一箱子书。于是我翻开其中的一本,爬在箱沿上看得忘乎所以,直到父亲进来才放下书嗫嚅的站在一旁等待训斥。然而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从箱底翻出一套红色的小书本递给了我。我欣喜的接过书,封面上写着《红楼梦》三个字。翻开书页,里面一个个手绘的人物瞬间吸引了我,捏着手帕笑不露齿,轻移莲步行不露趾,掐着兰花指的贪、嗔、痴、怨尽跃眼前。尽管每页的注解晦涩难懂,但仍然阻挡不住我对它的喜爱。一遍两遍三遍的看,看得里面的人物哪一个在第几页,这一页有什么动作都能娓娓道来。
  从此,读书的习惯伴随着我成长,为人妻、为人母后。为了能更好的陪伴女儿成长,能跟她有更多的话题,读书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从漫画《阿衰》《老夫子》《偷心九月天》到各种穿越、玄幻小说,再到校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所有女儿感兴趣的书。
  在女儿问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又开始关注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在一起品读中让她体会父母之爱也一样“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一起讨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中懂得事物两面性的辩证思维。
  渐渐的,读书如饮水,成了我每天必须补充的能量。再忙再累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看看书,哪怕是临睡前的几分钟,也要在浏览电子书中进入梦乡。期间,读书的过程如一个旅行大千世界的行者,领略了不同的风光后,脚步驻足在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沉醉于唐诗宋词元曲里。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如丝细,如梦轻的怀古幽情;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一往深情;懂得了“一树梨花压海棠”除了描写春天嚣闹景色之外的喻意。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中热血沸腾;在“天生我材心有用”的鼓励中找到了自信;在逆境中学会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坚持。
  书香与我相伴,心就多了一份坦然。轻轻翻开书的扉页,吹落暗淡的浮沉,一种油墨的芳香跃然纸上,萦绕在房间的四周,深深沁入心田。仔细翻阅,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流连指间,一段段智慧的名言映入眼帘,恬静悠然中,心灵飞扬,思绪沉浮在书籍海洋里,悠悠荡荡飘向人生智慧的彼岸。书如人生,在字里行间书写春秋,在一笔一画中描绘冷暖,品味淡淡的书香中收获的是人生阅历和人格升华,感悟的是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在书香中看亲情似水,看友情如花,看爱情如虹。抛开似锦繁华,远离虚名浮利,在跌宕的文字中享受诗化的人生,享受别样的精彩。浮躁时,书香抚平我心中的烦闷;生气时,书香让内心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失落时,书香帮我抛开挫折面前当鸵鸟的思想,勇敢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
  书香与我相伴,心灵便长满了庄稼。和陶渊明一起去欣赏悠然南山,和李白一起在月光下咏叹,和李清照一起去经历梧桐更兼细雨,有陆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有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感慨,怀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壮志情怀,跟随余秋雨踏上《文化苦旅》,去见证历史的悄然变迁;与冰心一同凝望《繁星春水》……
  书香带领我目睹沧海桑田,书香伴随我感悟事态变迁,书香教会我感受生活,书香引导我倾听心声,“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读古人之书,好比与贤人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好书,犹如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阅读一篇好文章,可以使人茅塞顿开,仿佛推开一扇新的门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将一颗浮躁的心经书香沉淀,这时,书香就是你灵魂的伴侣、思想的朋友。她是智慧的源泉,是思想的火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她像春天里一首清新的诗,滋润心间;她是一首淡雅的水墨画,陶冶情操;她是夏天的一缕清风,拂过心田;她是仲秋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圆是诗,月缺是画”;她如冬季的落雪,清洁你的心灵。

返回
2025年07月14日  第790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书卷多情似故人

刊发时间:2018-04-15 A3版  作者:李双双 【字体:大 中 小】

  对书产生兴趣,源于父亲喜爱读书。小时候,父亲在村里算得上是一个识文断字、知识渊博的人。每每村里有红白喜事,在交接完礼尚往来的账册后,父亲的周围便聚起了一大群忠实粉丝,听父亲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和一些传奇故事,那场面颇有古时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气势,每每讲到精彩之处,父亲也与说书先生一般卖足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作为父亲的小粉丝,我除了崇拜更多的是好奇,父亲哪来那么多故事?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知恩图报的各类精灵……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卧室里常年锁着的大红木箱子忘了上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大胆打开了箱子。只见一本本书被父亲细心的用牛皮纸包裹着,满满一箱子书。于是我翻开其中的一本,爬在箱沿上看得忘乎所以,直到父亲进来才放下书嗫嚅的站在一旁等待训斥。然而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从箱底翻出一套红色的小书本递给了我。我欣喜的接过书,封面上写着《红楼梦》三个字。翻开书页,里面一个个手绘的人物瞬间吸引了我,捏着手帕笑不露齿,轻移莲步行不露趾,掐着兰花指的贪、嗔、痴、怨尽跃眼前。尽管每页的注解晦涩难懂,但仍然阻挡不住我对它的喜爱。一遍两遍三遍的看,看得里面的人物哪一个在第几页,这一页有什么动作都能娓娓道来。
  从此,读书的习惯伴随着我成长,为人妻、为人母后。为了能更好的陪伴女儿成长,能跟她有更多的话题,读书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从漫画《阿衰》《老夫子》《偷心九月天》到各种穿越、玄幻小说,再到校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所有女儿感兴趣的书。
  在女儿问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又开始关注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在一起品读中让她体会父母之爱也一样“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一起讨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中懂得事物两面性的辩证思维。
  渐渐的,读书如饮水,成了我每天必须补充的能量。再忙再累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看看书,哪怕是临睡前的几分钟,也要在浏览电子书中进入梦乡。期间,读书的过程如一个旅行大千世界的行者,领略了不同的风光后,脚步驻足在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沉醉于唐诗宋词元曲里。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如丝细,如梦轻的怀古幽情;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一往深情;懂得了“一树梨花压海棠”除了描写春天嚣闹景色之外的喻意。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中热血沸腾;在“天生我材心有用”的鼓励中找到了自信;在逆境中学会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坚持。
  书香与我相伴,心就多了一份坦然。轻轻翻开书的扉页,吹落暗淡的浮沉,一种油墨的芳香跃然纸上,萦绕在房间的四周,深深沁入心田。仔细翻阅,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流连指间,一段段智慧的名言映入眼帘,恬静悠然中,心灵飞扬,思绪沉浮在书籍海洋里,悠悠荡荡飘向人生智慧的彼岸。书如人生,在字里行间书写春秋,在一笔一画中描绘冷暖,品味淡淡的书香中收获的是人生阅历和人格升华,感悟的是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在书香中看亲情似水,看友情如花,看爱情如虹。抛开似锦繁华,远离虚名浮利,在跌宕的文字中享受诗化的人生,享受别样的精彩。浮躁时,书香抚平我心中的烦闷;生气时,书香让内心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失落时,书香帮我抛开挫折面前当鸵鸟的思想,勇敢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
  书香与我相伴,心灵便长满了庄稼。和陶渊明一起去欣赏悠然南山,和李白一起在月光下咏叹,和李清照一起去经历梧桐更兼细雨,有陆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有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感慨,怀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壮志情怀,跟随余秋雨踏上《文化苦旅》,去见证历史的悄然变迁;与冰心一同凝望《繁星春水》……
  书香带领我目睹沧海桑田,书香伴随我感悟事态变迁,书香教会我感受生活,书香引导我倾听心声,“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读古人之书,好比与贤人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好书,犹如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阅读一篇好文章,可以使人茅塞顿开,仿佛推开一扇新的门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将一颗浮躁的心经书香沉淀,这时,书香就是你灵魂的伴侣、思想的朋友。她是智慧的源泉,是思想的火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她像春天里一首清新的诗,滋润心间;她是一首淡雅的水墨画,陶冶情操;她是夏天的一缕清风,拂过心田;她是仲秋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圆是诗,月缺是画”;她如冬季的落雪,清洁你的心灵。